老苏州的味道

2018-12-19 05:42毛利
饮食保健 2018年24期
关键词:蟹壳汤面苏式

文/毛利

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美景,更有美食。爱吃的人热爱生活,清明假期,倘佯在萦绕着吴侬软语的街头小巷,品尝最具苏城特色的美食,方不 负这大好春光。歌谣传唱:“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 。生煎馒头 壳黄,老虎脚爪绞连 ……”苏州人讲究精细,小食点心,样样细致美味,让食客永远存着一点回味和思念。

1. 粥

“笃笃笃,卖糖粥”,一条小弄堂,一个小摊子,一对老夫妻,一碗糖粥,限时限量,但是却是苏州名声在外的小吃摊。为什么生意那么火?其实,原因很简单——好吃。是老苏州家里的味道。

在皮市街上,有一家糖粥摊超有名气,简直是红到没朋友,很多来苏州的游客必去打卡,常常大排长队。老人一般11∶30出摊,下午3点到5点之间就没了,想吃要赶早!主打糖粥。100多年前的老配方、历经3代人、每天只卖200碗粥、排队排断腿、没有固定店面、粥的粘度不稀不厚、甜味层次丰富、小圆子纯手工一颗颗滚出来、赤豆糊微甜,小园子细腻不糊润滑……

2. 鸡头米

鸡头米又称芡实,以苏州葑门黄天荡出产为佳品。鸡头米属于小众食材,跨过长江后,随便找个路人甲,问问什么鸡头米,十有八九会懵。

鸡头米,又叫鸡头肉,学名芡实,国内叫苏芡或者南芡,为了和北芡区分。北芡是野生种,有刺的,苏州的应该是亚种,有紫花芡和白花芡之分,又大又嫩又好吃。

鸡头米是水生植物,苏州的水八仙之一,和莲子是近亲,都有一张很大的叶子、都有一个骨朵、都有一层外皮。但没有很苦的莲心,吃起来味道也不同。

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糖水鸡头米的做法非常的简单:烧开水,放冰糖,放鸡头米,煮几分钟就好。

3. 壳黄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是江浙地区很有名的小吃。

蟹壳黄用发酵面加油酥,填入咸甜各色的馅料,烘烤而成,吃口酥、松、香。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

平江路边的大儒巷有一个小小的饼摊,他家的蟹壳黄有肉松、芝麻等咸甜口味,刚出炉的时候,满街飘香。

4. 苏式汤面

如果只能选择一样美食代表苏州,那唯有苏式汤面。苏式汤面完全就是苏州人性格的缩影:精致内敛,不张扬,看似简单平常,却底蕴深厚。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的苏州,不仅富裕,还是福地。自2500年前伍子胥建城以来,虽有小灾小难,但从未经历过屠城兵燹的浩劫。 物质的保障,让苏州人有了生活更为精致的要求。一碗苏式面,就像温婉可人、知书达理的吴地美人,意浓情长,可与之偕老。

每个老苏州都有自己吃面的偏好,吃法术语也非常具有苏州特色: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免油……

《舌尖2》中提到的苏式面就是枫镇大面,如今已经成为“苏州最红汤面”。它的由来和六下江南的乾隆有关。

相传,乾隆年间,一张姓店主在枫桥集镇上开了一家红汤面馆。一天下午,张店主在去买作料的路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由于给老父买药的钱被偷,正在伤心,张店主就把身上的钱都给了她。晚上回店后才想起第二天煮面没有作料,郁闷之下边喝酒浇愁边吊高汤烧浇头,昏沉中误将喝剩的残酒倒入锅中。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未加酱油等调料的白焖肉居然喷香扑鼻,自此开始主营白汤面。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恰逢夏天,在游完寒山寺后路过枫桥,循香味进店吃面,吃后连连称好,并赐名“枫镇白汤大肉面”,此后300年来,枫镇大面名闻遐迩,为世人熟知。

苏州的面馆更是多的不计其数,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面馆有:同得兴 - 枫镇大肉面,裕兴记-两面黄,琼林阁-红汤面,松鹤楼-卤鸭面,陆长兴 - 爆鱼面 、香菇面,朱鸿兴- 焖肉面、大排面 ,胥城大厦-奥灶面,陆稿荐 - 爆鳝面……

午后茶楼

一杯碧螺春

一份四碟茶点

咸甜皆有

携二三好友

听听评弹

聊聊八卦

便是老苏州的味道了

猜你喜欢
蟹壳汤面苏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浓情一碗咸汤面
浓情咸汤面
浓情一碗咸汤面
江南名点蟹壳黄
苏沪旗袍風情會 女性的苏式情怀和智慧2017年5月14日金庭復园
智端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