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打开城市的一千种可能

2018-12-19 01:52文丨李成歆
遵义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产业园文创活力

文丨 李成歆

夜晚,百余辆汽车闪烁着车灯,在停车场排列出“大西安”“一带一路”等字样;从回民街、永兴坊到大唐不夜城,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文物戏精到“摔碗酒”、蛋菜夹馍等特色美食……从2017年开始,一个短视频的平台让古都西安成为一座“网红城市”,吸引着无数慕名前来的游客。

上海每年举办ChinaJoy电子竞技大赛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电竞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国际级电竞赛事也选择在上海举行。因此,很多电竞媒体与电竞玩家此前就已经将上海誉为“亚洲电竞中心”。

在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植和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被看成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文创产业成城市发展新引擎

“今天,创意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逾6%,每年带来4万亿美元左右的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迈克尔·沃布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减贫的重要工具,在创收、创造就业、增加出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个产业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电视影像这样的传统媒介产品,还是数码动漫等新兴产业,所有资本运作的基础就是优良的产品,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良产品恰恰来源于人丰富的创造力。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个人的创造力与素养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关键环节,是产业链条的基础。

近日,腾讯研究院、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推出了全国首个新文创领域城市排行——《2018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出排名前30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天津、苏州等城市榜上有名。文创产业的发展让城市突破了同质化发展模式,释放了城市的活力,让打开城市,有了一千种不同的可能。

专家认为,我国文创产业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斌杰介绍,我国文化产业显现出以新技术为支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趋势。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技术含量越高,效益越好;社会资本的参与助推了新兴文化产业崛起,文化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文创的机会来了

北京798艺术区涂鸦墙(雨阳/摄)

新文创即是“文化+科技”的融合,这一新概念最早是由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总结提出。

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新文创本质上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创IP,重构文创内容生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经历了文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了66.09%,而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新文创产业营收增长最快,仅2017年,增速即达34.6%。随着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兴起,以及即将推广的5G技术革命,文创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创产业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变革,新文创时代正在到来。

“我们的榜单就是要寻找新文创领域活跃度高,成长性强的城市。”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指出,单以过去一年抖音上的城市为例,在这一波的短视频热潮中,我们看到了一线城市之外的城市活力,比如成都、西安、重庆、杭州等,其活跃程度超出想象,反而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这方面的声音被削弱。这其实正是新文创时代城市竞争的缩影。同时也说明在新文创产业领域,到了需要重新梳理各城市之间未来潜力的时候了。

据了解,2018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排行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6个一级指标,即产业活力(30分)、政策活力(10分)、人才活力(15分)、资本活力(15分)、平台活力(15分)、传播活力(15分)。二级指标主要以2017年数据为支撑,以各项指标的增长率等数据为主,体现一个城市在新文创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在《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排行》中,成都凭借人才活力、传播活力、政策活力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赢得综合排名第一。

“新文创活力不仅体现在总量等规模数据上,更看重的是增长潜力和空间。”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文创重塑了文创产业的城市格局,抛却基数后,在一定程度上,各城市重新站到了一条起跑线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文创产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成为业界和专家的共识。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子祺认为,数字文化娱乐产业与数字旅游、数字生活服务产业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前者对后两者的带动作用明显。

红星路35号文创产业园总经理卢勇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红星路35号是在2008年由成都市政府和锦江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成都第一个创意文化产业园。经过10年的发展,红星路35号见证了新文创的崛起,决定从传统的载体提供商转变成产业服务商,聚焦上下游企业,打造文创产业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服务与研究室主任刘涛则从消费变革的角度看到了新文创产业的未来机遇。他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创意产业很大程度上属于高层次的服务消费,在4亿多教育人口的消费需求变革的大背景下,市场广阔。

2016年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首次将与文化产业结合紧密的数字创意产业纳入规划。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产业。

各地区同样对新文创产业投入巨大热情。例如,成都提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计划到2020年构建起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占GDP超过10%。在规划中,成都尤其强调文创与科技、产业的融合,计划打造文创新经济,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

在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看来,这股热情很好理解。新文创本身属于融合性高、附加值高、相对环保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文创产业是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一个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基于文化的优势最根本,也最难以替代和模仿,是最持久最有竞争力的优势。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我们可以看作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动产。”刘涛说。

未来,中国文创产业增长空间巨大。目前,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文创产业占GDP的比重比较低,2017年仅为4%。从具体城市来看,杭州的文创占GDP的比重最高,为24%,北上广深均为10%以上,成都将近6%,增长潜力大。

上海被誉为“亚洲电竞中心”

文创产业推动“新一线”城市崛起

近年来,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和科技等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对文创产业的重视、热情和投入,让许多城市拥有了更大的魅力,也彰显出更多的活力。从文创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城市打破了文创产业最有实力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垄断,杭州、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抓住了文创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机遇,正在迅速崛起。

数据来看,尽管2017年文创产业增加值绝对数量最高的依然是北京,为3908.8亿元;但增长最快的却是杭州,达到19%,其次是成都,达到17%。占GDP比重最高的是杭州,为24.2%。

以成都为例,成都的文创活力不只有熊猫、宽窄巷子、张靓颖李宇春等选秀红人、歌曲《成都》、王者荣耀等强IP,也有产业规模的提升速度。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而2017年,这一数值增加到了793亿元,过去10年增长了近6倍,而占GDP的比重也提高到了5.7%。

在蓉、杭两城的高增长中,游戏行业贡献较大。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Newzoo发布的2017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的收入今年将会达到275亿美元,占全球游戏市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在全国100座城市中,成都、杭州等城市占据游戏收入增速第一梯队。

《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2018)》显示,文创产业的职场氛围、创作环境都是在休闲、轻松的状态下迸发和完成的,这一点,以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反而更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需要考虑在各地文创政策趋同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不同的路径。

在这一点上,新一线城市因为后发优势,在政策的吸引力反而上优于一线城市。例如,成都将搭建文创金融平台,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市级文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这在全国是首例。

而传统的一线城市因为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开始在某些方面对产业发展做出调整和限制。例如,北京2018年7月就设置了文创产业园的门槛,要求文创园区入驻率须达到70%以上,文创法人单位占比须达到70%以上。

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认为,中国城市最早发展文创产业,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而后才被北京在2014年超越,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科技”的融合使得其他城市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上获得了便利条件,抛却基数,很大程度上各城市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可以看到,以腾讯游戏为代表,成都的文创产业也发展迅猛,因为阿里,杭州的文创产业也日益蓬勃发展。

综合来说,在新文创产业的传播活力、政策活力、人才活力等指标上,传统一线城市的表现不如新一线城市抢眼,原有的城市文创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

发挥文创产业园区的平台集聚优势

中国城市竞相发展文创产业的动力是什么?既是地区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人们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产业转移后城市空间变化带来的新需求。随着城镇化以及新一轮产业转移,很多城区的制造企业搬离。在留下的厂房利用问题上,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应运而生,并成为诸多城市效仿的对象,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产品形态。

我国文创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建成,到2010年呈现井喷态势,达1234家,2014年达2570家。到2017年,我国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园区数量增长到近3000家。

北京可以说是文创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在798艺术区之后,作为曾经的工业基地朝阳区的旧厂房改造获得了成功。目前,北京市曾经的工业基地朝阳区已有57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在北京市,已腾退老旧厂房242个,其中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除了进驻各行业的文化类企业外,还利用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

近两年,成都、杭州等城市的文创产业园区发展迎头赶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0家,市级文创产业园24家。具体来看,这些园区大多以艺术设计、动漫、数字娱乐为特色。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文化创意的灵光随处可见,涌现出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蓝顶艺术中心、东郊记忆、武侯区西部智谷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聚集区。

“可以看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推手作用越来越大,从过去的一个点位到现在的一个街区、一个商场,能够把很多文创元素赋予进去,文化创意产业对老百姓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卢勇表示,红星路35号从最初的闲置厂房,到改造成为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地,十年间可谓见证了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

突破“同质化”,用文创之光照亮城市

既然文创商业有如此魅力,是否能够建构其更大的格局呢?是否能够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和厚度呢?城市更新、消费升级和商业地产等拥有更广泛的场景依托呢?如此,需要文化基因的全方位植入。政治、经济、文化、城市生态的价值因子植入,空间形态、发展机理、产业形成、建筑风貌以及社区构建的人文塑造等等,这个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造就的将不单单是文创商业,而是构建了城市文创以及文创商业+的大格局。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面很广、“产业链”很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立足一座城市的资源禀赋,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世界发展大势,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捏紧拳头,重点突破。一座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氛围是无形的财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达,其实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不断丰富。正如人类未来学家埃尔文·托夫勒所预言: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正在到来。

猜你喜欢
产业园文创活力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陶溪川文创街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活力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