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村神婆

2018-12-19 11:18王俊
满族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樟树孩子

王俊

“二毛,天黑了,不要在外贪玩,归来困觉了……”村口老樟树下,神婆喊魂的声音穿透夜色的暗,在村庄四下回荡,显得分外诡异。她的手中高擎着一炷香,香火明明灭灭,像是黑夜中红狐的尾巴。滞留在樟树枝叶中的雏鸟,显然是被神婆的声音吓坏了,扑棱着翅膀不知往哪里飞。

神婆的喊声传到牛圈,老牛停止反刍,愣怔了一会儿,按捺不住惊恐,哆嗦着身子,哞哞地叫。我们蜷缩在母亲的床上,不敢发出声响。神婆每喊一声,我们的身体就会轻轻地颤动一下,仿佛她的叫声从我们身体内掏走了什么。母亲睇着我们,笑道,二毛丢了魂,你们失魂落魄做什么?

二毛是在傍晚时丢了魂。他从河边游泳回到家,素日灵动的眼珠子突然就不爱转了。饭桌上,二毛娘发现他只埋头吃白饭,不知道搛菜。叫他的名字,也不答应,见人就傻笑,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见多识广的奶奶看出端倪,对二毛娘说:“这崽怕是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丢了魂。”

荷村的孩子白天爱在外面野。他们往草丛密林里乱钻,掏鸟窝、粘知了、采摘野果;下水塘摸田螺、抓螃蟹、捉鱼虾……不管路野水深,孩子们都试图前去探险。在探险的过程中,免不了遇到状况,受到惊吓。魂丢在外面瞎晃荡,大人就会请神婆来叫魂。

喊魂是一门“手艺”。荷村的人管喊魂的女人叫神婆。神婆一脸的福相,脸盘圆圆的,嗓门脆亮。神婆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她从哪里来?老家是否还有亲人?以前是做什么的?有关神婆的资料,村人一概不知。只知道她是讨饭讨到荷村的。神婆住在村头一间低矮的土墙屋里。郁郁葱葱的翠竹,顺着鹅卵石砌成的院墙生长。夜里起风,竹林窸窸窣窣,像是埋伏着许多人。神婆信佛,屋里供奉菩萨,香火一年四季不断。有信仰的人,心里亮堂堂的,总想用明灯去点亮别人。村里有个好吃懒做的汉子,家里没钱使用,就去田里抓青蛙换钱。神婆获悉后,上门苦口婆心劝他。懒汉哪里会理睬神婆。神婆就每天早上跑到他家里,掏钱买下青蛙,放回田里。时日久了,懒汉自觉惭愧,一改往日的懒惰行为,上山种了数十亩地的果树。

“喊魂”作为民俗文化,早在《楚辞·招魂》中就有记载:“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由此可见,喊魂的历史渊源已久。医生治病,讲究摸清病灶。神婆喊魂亦是如此。孩子受惊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素的。有些孩子是被一条蛇、一窝毒蜂或是蜈蚣吓得魂飞魄散;有些孩子是受到暗处影子的惊吓。神婆在喊魂的头天晚上,会在惊吓者的床旁搁一碗清水,碗底放一枚针。根据针上的锈迹,神婆推断出孩子是受到何种惊吓。在冥冥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隐藏在暗处。而神婆以秘不示人的方式,联络了另一个世界。小时候,我总觉得神婆的身上罩着与寻常人不一样的光环,这种光环接近神祇。神婆“确诊”后,等到天完全变黑,找来筲箕,将米撒入,挂在屋檐下。在村口的老樟树底下,虔诚地点上几根香烛,烧上几串纸钱,就开始向着幽深的夜色,拖长着满怀期盼的音调喊道:“归来哎,不要贪玩,回来困觉……”来回地喊七遍,用手帕包七个石子,放置受惊孩子的枕头下,并在孩子的前胸后背各拍三下,嘴里念叨道:“前拍拍,后拍拍,宝宝乖乖不要吓,床公床母保佑困到大天光。”而守护在孩子床边的奶奶或是外婆则回应道:“宝宝回来咯——回来啰。”

没过几天,二毛又生龙活虎地和我们玩在一起。二毛的母亲从鸡窝里捡了几个蛋,送到神婆家里。神婆喊魂的工钱从来没有明码标价过,随人家心意给。不管是一把蔬菜或是几个鸡蛋,她都欢喜着收下。隔几日,她将熟鸡蛋塞进了二毛的书包里。

神婆略懂一点医道。村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她看病。在她的院子里,散发着药香的草木众多,有薄荷、灯芯草、麦冬、车前子、草珠子、鱼腥草等等。孩子身上长疖子,神婆便采些薄荷、麦冬熬成汤药。喝几次,小毛病就好了。神婆还有一个绝门技术,便是穿耳洞。村人笃信女孩耳朵不穿洞,来世变成猪狗,不得转世做人。于是,每年的春天,她家的院子挤滿了人。神婆坐在院中,女孩被父母按在她的双膝之间。女孩怕针扎,怕疼,眼中流露出惶恐。神婆掏出一颗糖果,塞进女孩的嘴里。她压低声音,细言细语地与女孩聊天,抚慰她的不安情绪。继而,神婆右手捏着一枚细细的绣花针,左手轻轻地按摩女孩的耳垂。渐渐地,女孩的耳朵发热,一股酥麻的感觉遍布全身。就在此时,神婆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道:“好了。”女孩起身,一摸耳朵。嘿,也不知是何时,绣花针穿过耳垂,留下了七彩丝线。

村里人都说,神婆有颗菩萨心肠,一定能长寿。果不其然,九十高龄的神婆,牙齿没坏掉一颗,走路依然有风。村里的孩子受惊,人们依然请神婆到老樟树底下喊魂。

猜你喜欢
樟树孩子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孩子的画
相信香樟树
暮饮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