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二例

2018-12-20 02:33郑俏丽韩睿叶俊程浩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腔隙皮肤科皮下

郑俏丽 韩睿 叶俊 程浩

310016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

例1 女,62岁,因左侧腋前蓝紫色隆起肿物20余年于2017年3月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0余年前发现左侧腋前紫蓝色隆起肿物,无痛痒,皮疹缓慢增大,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皮肤科检查:左侧腋前可见2 cm×1 cm的隆起肿物,质软,边界清,触之无浸润感,无压痛(图1)。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扩张的血管,外形不规则的乳头状结构伸入血管腔,周围有1~2层血管内皮细胞,在不规则腔内可见红细胞(图2)。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CD34(+)(图3)。诊断: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例2 男,20岁,因发现右颈部褐色皮下结节1年余于2017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右颈部一褐色皮下结节,无痛痒,皮疹无明显变化。既往无特殊病史。皮肤科检查:右侧颈后可见1 cm×1.5 cm大小的皮下结节,触之质软,边界清,无压痛(图4)。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全层至脂肪层可见多数胶原结缔组织索及不规则腔隙,其中有大量红细胞,腔隙内衬1~2层血管内皮细胞,管壁部分不完整,部分包绕损害(图5)。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CD34(+)(图6)。诊断: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治疗:2例患者皮损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图1 例1左侧腋前一2 cm×1 cm大小隆起肿物

图2 例1皮损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扩张血管,外形不规则的乳头状结构伸入血管腔(2A:HE×40;2B:HE×400)

图3 例1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免疫组化×100)

图4 例2颈后右侧一1 cm×1.5 cm大小皮下结节

图5 例2皮损组织病理 5A:真皮层可见多数胶原结缔组织索及不规则腔隙(HE×40);5B:真皮层可见不规则腔隙内衬1~2层血管内皮细胞(HE×400)

图6 例2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免疫组化×100)

猜你喜欢
腔隙皮肤科皮下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胎盘植入超声征象:“胎盘陷窝”的再探讨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