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拙厚朴 德古大雅】
——文人画大家隋牟作品参悟

2018-12-20 08:10李增平
艺术品鉴 2018年12期
关键词:菩提明镜谓之

文/李增平

隋牟先生的画,不能看,而要细细的读。择吴地一小筑,斜风细雨,江边瘦云,柳烟氤氲,徐舒画卷,轻展思絮,可陷入其中而不求拔之。隋师的画,不能只观而要眯上眼睛侧耳用心去听。先选一株积年芭蕉树,厚朴叶下,朱栏边上,抱膝而据,听上他半晌,方可悟出些什么。

读隋师之画,首要择冬春交接之际,寒气未除,春抹一绿,老树新芽,山林似染未染,冰溪似融未融,似此清明前后,两指夹一撮碧螺春芽,泡于杯中,隐约暗香游动,浮华皆无。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文心,读隋师大作则如饮甘露,则如沐春风,则如歌如诉。这般氛围里,若明察春毫者则顿悟,若混沌如吾辈者则节外生芽。或问曰:何以谓之?智者曰:粗砺者曰之形,研读者曰之质,无畏者曰之稚,思辩者曰之拙,大拙者谓之道,大道者正是中国风,中国文、中国文化之道统也。

其次读隋师画非习万卷书者勿入其门。曰:无此功力,挥挥手,你带不走他一点云彩。彼时彼刻,没文心之辈可曾读懂黄钟大吕之作!其实,隋师的精髓之处正在此中,聚焦此处,可能正是破解隋牟之密钥。书卷、文气、高贵、秘境诸法皆敦煌、龙门、大足之出处者也。

再者,汉语言文学、美学经典、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恐是隋牟提笔入画之沉力。淡定、超然、脱逸、舍得、有无、放下、走也……皆是隋师得心应手之法器。呵呵。隋师真人仅晤一面,有神交,无深交。但听学伴亦吾师振军先生曰:隋牟画作谓文人画大道,不可限量。并吟诵一诗总体概括其之印象:一杯喉吻润,二杯破孤闷。三杯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杯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杯肌骨清,六杯通仙灵,七杯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咦唏也!隋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吾似已参透隋牟大作之禅境、之秘意、之文象。哈哈哈!

吾原本一酿酒之徒,通晓的是酒在发酵、储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过程。设若存一百年封坛原浆,偶一日开坛,但见酒色微黄纯净,酒香厚重沉深,酒味绵而不亢,品吮若有万千种味觉之于舌尖,呵呵,如此解读您就大约找出了认识隋牟作品艺术价值的门径,即可徐步于隋牟的艺术世界。也可去解读隋牟作品大美若拙的大气笔法,读懂隋牟画作中的诗意美、禅意美、古意美,以及其诗书画印融和之美,时空穿越之美!初步从逻辑的角度涉入隋牟先生的哲学观、美学观、文学观。

骨子里中华文化的布道者隋牟!

祝您笔下生化,化中有花,花中有华!

此祝! 甲午暮春

金沙滩写生之一 52×3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猜你喜欢
菩提明镜谓之
《我的修养要则》:共产党人修身正己的一面明镜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秋浦歌·其十五
艺苑
《菩提心》创作随想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
菩提心系列之2 50×50cm 金潜纸重彩 2015年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钱本草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