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事

2018-12-20 00:00张玉玮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花果古城墙临汾

张玉玮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枕太岳、西临黄河、北依吕梁、南接运城,因地处汾河之滨而得名。中华文明十万年的根脉,在此枝繁叶茂。《帝王世纪》载有:“尧都平阳”,即为今天的临汾,直到今天,还有一座尧庙矗立在临汾城内,供人缅怀尧王的丰功伟绩。

在建国以来的数十年中,临汾城积极向现代化迈进,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临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第一章 生态环境——从大气污染说开去

一、花果之城

当询问起身边的长辈们临汾在上世纪的环境时,他们说道:“还记得七八十年代的临汾城啊,城里花果飘香,有着碧水蓝天,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有“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的美誉。”临汾在20世纪中期一直以花果城而闻名,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生长着果树,如石榴树、柿子树、桃梨树,形成一街一景一水果树的特色。

二、不见蓝天

而几十年后,临汾花果城已成为历史,花果街也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曾经满城的花果、洁净的空气也渐行渐远,只留下一条名为花果街的狭长的街道,街道两旁种着稀疏的果树,成为人们记忆中的花果城了。这是因何而起,且听我细细讲来。

临汾素来以煤炭资源丰富优质而闻名。煤炭资源是临汾首屈一指的矿产资源,但丰富的煤炭資源在推动临汾走向工业化的同时也给临汾带来严峻的污染问题。临汾的污染正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煤炭企业的无序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污染严重时能见度不足5米。早上打开窗户很呛人,出去锻炼身体的人们带着厚厚的白口罩,回到家后口罩内侧可以看到印着两个明显的黑鼻孔。人们出门为了衣服不被灰尘弄脏,大多都穿着深颜色的衣裳。爸爸在2003年去海南旅了趟游,回来后就说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味和刺鼻的二氧化硫味,令人窒息,而长期生活在临汾的人们却浑然不觉。

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5年,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临汾连续3年名列倒数第一。此外,临汾还多次被美国媒体列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更有香港媒体称临汾为“中国污染之都”。

在临汾发展的过程中,临汾生产总值总体上有了很大的飞跃,人民的生活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但与此同时,由于空气质量变得越来越差,人们的健康遭到极大的侵害,各种呼吸道疾病屡见不鲜。

三、蓝天再现

从二十一世纪起,临汾政府终于开始痛定思痛,开始进行污染的治理,数百家重污染中小型企业被勒令扩厂或停产转型,可以说姨夫的小铁厂是当时污染型工厂的一个缩影。姨夫的小铁厂在2001年就被环保部门勒令合并扩厂,共进行了三次扩厂,还被要求进行阶段性生产(即以前是一年连续不断的生产,后被要求一个月停工一个月生产)、限制生产(即不让满负荷生产,通过检查工厂的用电情况、规定每月额定电量来控制工厂铁的产量,并有环保局每月检查售铁量)。到了2004年,临汾市政府进一步减少重工业企业,姨夫铁厂里的烟囱被炸,铁厂停工,政府给予补贴进行转型,姨夫从此开始加入交通运输业。在这个时期,很多污染型企业都被强制关闭。

2010年来,临汾在治理污染源的同时,大力植树造林。临汾沿着汾河修建了17平方公里的公园,使城市绿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2010年临汾植树造林39.2万亩,位居山西省第一。[endnoteRef:1]目前临汾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余个百分点。虽说临汾的GDP在2007年损失200多亿元,但换来了环境的根本性好转,城市呈现出“天蓝水清”的优美景象。

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从2005年的倒数第一跃升到第29位。这样的成就对于本就属于盆地地貌、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临汾城来说实属不易。

临汾的污染不是一朝一日造就的,治理污染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临汾的空气质量在不断进步着,从我有记忆以来,临汾的冬季由于燃煤取暖空气质量较差、雾霾严重,春夏秋三季的空气较佳。随着集中供暖的进行,工厂的进一步转型,养鸡场、养猪场的不断搬迁,冬季重度污染的天数也在逐渐减少。

第二章 文化保护——从临汾古城墙说开去

一、古代建造

临汾的城墙始建于北魏,隋唐时继续修整加固,到明洪武初,“因感城堞保障之难,发兵卒万余,将旧城增广重修。外则砖砌雉堞,内则土壅环衬”。临汾古城外墙包砖,城门四座,城门外建月城,上有城楼,成双层瓮城,坚固无比。听老人们代代相传下来关于城墙建造的说法,垒城墙砖的时候,砖之间的缝隙是由稀米汤、白灰、沙子按照一定比例掺成的,比水泥还坚固。清顺治元年五月,李自成率大顺军从北京败归至平阳府,以兵万人屯罐家庄(即现在的挂甲庄),传说攻城不下,挂甲于村西雨花庵的照壁上,遗恨西去。临汾古城墙城垣周5980米,高15米,基宽30米,顶宽20米,高度和宽度都超过了西安城墙,在历史上,临汾城墙是有口皆碑的建筑之奇观。[endnoteRef:2]

二、遭到毁坏

这样一个雄伟的建筑,却在数十年的时间被破坏消亡。古城墙的毁坏还需从解放战争说起,临汾战役共持续了72天,为了攻下晋南地区国民党驻扎的这座仅剩的古城,解放军采取了各种办法攻城,城墙太高无法架云梯,挖地道有护城河的阻挡和敌人用毒气、灌水阻挡我们挖地道的士兵。无奈之下,挖坑道将两万斤炸药运入将城墙炸开了两个30来米宽的豁口。

战争所带来的对古城墙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建国后,由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忽略了古城墙的保护,因此,给古城墙带来了巨大的毁坏。在建国以后,城墙边上百姓们用铁锹将残垣断壁城墙上的砖卸下给自家盖房子,毁坏了大面积的城墙。据姨夫回忆,1970年之前,由于临汾城人口较少,百姓都在古城墙里面修建房子,对城墙的整体破坏还不算大。1970年之后,随着周围县镇百姓的进城以及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古城墙以内的空间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百姓就开始到城墙外面建造房子。我姨夫家的小院就是那个时候在南城墙外修筑的,紧挨着南城墙。姨夫说当时人们修院子的部分砖就是用城墙上的废弃砖头垒砌而成的。城墙底部36斤的大砖用来作院子的根基,城墙靠上部分的小砖用来作院子中的墙。当时他家院门外面数十米处就是约十五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外就是一片田野。而数十年前还是位于临汾城郊的小院现已位于临汾城的中心区域,仅剩一段残缺的古城墙如今依然矗立在那里。

三、重焕光彩

临汾古城墙终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2012年临汾市以保护和修复古城遗址为核心,完成了城墙西北角为轴心,南北两端长达550米的古城墙修复工程,昔日古城墙的高大壮美再次进入世人们的视线,护城河亦得到了修复。人们得以通过城墙局部感受昔日临汾古城墙的雄伟壮阔,城墙之坚,城墙之高,令人称奇。

一座重塑古城风貌的古城公园在古城墙附近建起,古城公园东南古城展示台用青铜铸造了临汾古城的旧貌,再现了古城昔日的鼎盛和繁华。通过青铜还原模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城墙的规整和城墙修建的艺术,还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瓮城的构造。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其余小段剩余的城墙的保护,严禁进一步的毁坏。

第三章 民生大事——从公厕发展说开去

一、无厕之困

宿青平在《大国厕梦》中写道一个真实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一位农村妇女从乡下进临汾城,换了一套最珍惜的干净衣服,走在大街上,想上厕所,却发现无处可去,憋不住结果尿在了裤子里。返回时,妇女留下了一句话:这辈子再也不进临汾城!“一泡尿,冲毁了她对城市的多年向往。”

长辈们说从建国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在临汾大街上就没有见到过公厕,只是自家院里有自家落着锁的厕所,别人都不能上,这也就导致街上到处都是厕所,只要背过人就可以上。临汾鼓楼下的门洞里,夜晚都是上厕所的人。在晴朗天气尿液和粪便还可以自然蒸干,但到了下雨天,粪便被雨水冲刷到各处,满城都是臭味。

二、公厕初现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主持临汾市建委工作的陈作才主任为临汾修建了20多座旱厕,这是临汾城里最早的公厕。因为人们当时生活条件艰苦,没有手纸,大便后就在厕所的围墙上蹭屁股,很多旱厕就这么慢慢被老百姓的屁股蹭“没”了。由于设施极其简陋,公厕在百姓心中一直是“脏乱臭”的代名词。[endnoteRef:3]

到了21世纪开始,出现了大量带有蹲便器可冲水的公厕,不过这种的管理仍然十分不到位,充斥着难闻的异味,是很多虫子的出没地。那时临汾的免费公厕只有八个,其余的都要收取费用,大便一元、小便五角。这些公厕的分布也不够广泛,大都设在巷道里的小角落中,如果不经人提醒,很难发现。

三、公厕革命

在2008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厕革命在临汾城拉开了序幕,第一次把公厕纳入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中。在2008年7月,临汾第一座标准化公厕开始动工,此时的公厕,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人们不再以谈公厕为丑,而以临汾公厕为傲。[endnoteRef:4]

到了2012年,离我家不足200米的有一座公厕诞生了,这是一座元宝样式的五星级公厕。这座公厕的对面正是我上过的小学——南街小学,这条街上的人流量非常大,每天有无数家长前来接送学生,市政府于是就进行规划将小学对面的地下歌城拆除,建成了公厕。但在公厕建成之后,受到了群众的质疑:两座公厕距离如此之近,真的有必要么?市城建局给出了答复:这条街上人流量非常大,仅仅有先前的那座公厕不足以满足人民需求,每天公厕门口排着长队的场景屡见不鲜,所有我们做出了在原先公厕附近修建一座新公厕的决定。新公厕修好之后,成效显著,也再难见到公厕门前排着长队的入厕難现象。

临汾其它街道的现代化公厕也在陆续修建,截至今天,临汾城内共建造了88座五星级公厕,每座公厕各具特色,为我们市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每座公共卫生间中都有3位厕所管理员轮流24小时全天值班,占地面积较大、隔间较多,再也不用排着长长的队伍去上厕所,而且极其卫生,给每个上公厕的公民以舒适感。临汾公厕再也不是无法展现于人前的设施,它们已然成为临汾城的一处风景,用其独有的魅力给市民带来温馨与笑容。

临汾公厕已经俨然成为一种文化。在第88号公厕的楼上,修建了中国首座公厕文化展览馆,是向市民普及公厕文化的特殊学校,其中详细记载了临汾公厕的发展史、中国公厕的发展史、世界公厕的发展史、未来智能化公厕的发展前景等。临汾公厕的功能已不局限于满足人民的生理需求,它还是一门艺术,是临汾城的标志。88座五星级公厕,各具风格与特色,有古建筑样式的、古城墙样式的公厕、有青花瓷盘作装饰的、有元宝样式的、还有愤怒的小鸟样式的……,像故宫、鸟巢、城堡、剧院,其造型可谓“巧夺天工”。一厕一型、一厕一色、一厕一品,成沿街靓丽的景观;一座公厕、一幅楹联、一座雕塑,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亦是对中国文化的弘扬。

临汾的公厕建设成就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认可。2010年,临汾公厕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2年12月,经联合国国际评委会审核,临汾公厕 荣获“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临汾城市公厕是中国提名项目中的惟一获奖者。作为临汾市民的我们,都为临汾的公厕感到骄傲。各省市的都派遣代表到临汾参观标准化公厕,学习公厕建造经验,临汾的公厕文化影响了全国。在享受舒适便利的同时,不能忘记成就临汾公厕革命的大功臣——市城建局宿青平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正式提出全国进行“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也正印证了临汾“公厕革命”正确性和先进性。民生无小事,这些“小事”,看似寻常,却都是总书记关心的“大事”,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第四章 结语

临汾城数十年来的蜕变历程,也同样是中国众多城市发展的缩影。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整体风貌的改变,还体现在市民观念的进步上。在数十年的变迁历程中,临汾市民的思想观念也在经历着蜕变。他们由最初的对环境污染无动于衷到崇尚绿色生活,由破坏古城墙建造自家房屋到对古城墙进行保护。市民们思想上的觉醒也将进一步推动临汾城的繁荣与昌盛。

猜你喜欢
花果古城墙临汾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临汾清廉地图
卢龙县绿鑫苗木(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柑桔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晋阳古城墙遗址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光荣的临汾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