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理论对中人物对话的分析

2018-12-20 00:00邵布德泽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境

邵布德泽

摘要:本篇文章是基于对话理论对《挚爱梵高·星空之谜》中出现的人物对白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语境以及不同的说话者的背景来分析对话中的潜在含义和凸显出的人物的特点,意图将构筑此片中梵高艺术形象的人物对话解剖至易于理解的层面,并发掘此片人物对话中蕴含着的精神理念极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对话分析;社会阶级;隐含意思;语境;人物特点

0 前言

在《Loving Vincent》(中译名《挚爱梵高·星空之谜》)于2017年面世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荷兰画家Vincent·Van·Gogh在大众视野中的形象一直毁誉参半。其崇拜者坚称他是一位未受到公正待遇的天才艺术家。但是其他人却将梵高描述为一个罹患精神疾病的疯癫画家。影片讲述了画家文森特·梵·高逝世后,邮差之子阿尔芒·卢兰为传达梵高生前最后一封手书而前往奥威尔小镇送信并探寻梵高死亡之谜的故事。不同于传统观念,此片选择搁置梵高艺术形象的双面性质,另辟蹊径地使用大量人物对白对梵高进行艺术演绎。而这些对白中皆存在着一些值得考究的用词。另外,对话隐含着的历史信息也是我们在研究对话时可以发掘的有价值材料。

影片共有两条线索:①明线:青年邮差阿尔芒的见闻和与其他人物的交谈 ②暗线:画家梵高的死亡之谜。导演借助若干不同地域、各个阶层的人物语言和不同人物间的对话来刻画梵高的形象,这极大地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图景。经过与各个人物的交谈,原本对梵高持消极观点阿尔芒最终理解了这位天才内心凄怆与热诚。甚至,影片后半部分,完成了与被地位逐渐异化中产阶级医生、势利而保守顽固的管家、外表冷峻内心温暖却为身份所制约医生女儿、辛苦经营小旅馆但热忱善良的旅店父女等一系列各阶层人物的對话以后,真正理解了梵高。

1 背景综述

梵高是19世纪后期的一位画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思潮成为文学艺术主流的时代。生逢这样一个社会转型,艺术思想多元化的时期,梵高在历史上的众多行为似乎难以理解。例如,出身牧师家庭的他本应思想保守,然而他早期的画风却颇受写实主义画派的熏陶。已经谙熟于写实画风之后,他的画作又由早期的黯淡沉郁转变得简洁鲜明(这一时期的画风也是梵高被归为印象派类别画家的依据之一)。[1]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他的画风又迥乎前一个印象派时期,带有某些浪漫主义的特征。[2]这些复杂行为的动机无法经由历史上寥寥几笔文字得到合理的阐释,基于此因,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梵高的行为是合理而且必要的。

该片导演科别拉从少年时代即倾心于梵高。据科别拉称,她的“大学论文研究材料”就是梵高。[3]而立之年,梵高与兄弟提奥书信往来中的话语再次使她感动于梵高对绘画的赤子之心。因此,她开始筹划用对白结合画作的方式来讲述梵高生命中最后的故事以向梵高致敬。

2 理论分析

本文选择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进行分析。巴赫金认为,“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4]可见,无处不在的对话是表达情感和叙述思想的基础。在《挚爱梵高》这部影片中,诸角色之间的对话占据很长一部分时间,而梵高“诚极如炽,痛极如炽”的画家形象也正是在这些对话中得以逐步构建。

为了达到从客观视角刻画梵高的目的,导演以大篇幅对话体现不同个体之于梵高的观念。随着线索人物阿尔芒·卢兰(即邮差)与父亲(邮局局长)、医生、旅店老板、船夫、农民等各个人物展开沟通,邮差这一个体在倾听中对梵高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人们对梵高的追忆也向观影者展示了梵高的生命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现象恰恰印证了巴赫金的理论:“对话的本质在于,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5]使来自各个阶层的第三者在对话中表露观点,即是“表达和展示”梵高形象的手段。

有趣的是,社会性的潜对话与弱社会性的性格在梵高身上却存在矛盾对立。基于对话的社会性与人的社会性我们可以推知,对话是人的意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人的正常生活很大程度上需要对话维系,而作为第三者眼中“疯子和天才”的梵高却很难融入主流社会。笔者认为这一矛盾恰恰与梵高惊人的绘画天赋与努力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尤其是梵高的神秘死亡,更凸显影片意图展示的悲剧性与后世的人们对于梵高的热爱。

以下通过呈现人物对话并对不同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

2.1 加歇医生的管家的对话

Example 1

A1:He was evil.

B1:Is that a medical opinion?

A2:I could tell at first glance that he would end in trouble.He had bewildered eyes in which there was something insane,something which you dare not look.(the stewardess thought back to the first look at van gogh)

Loving Vincent(2017)

此对话的说话人是加歇医生的女管家,听话者事青年邮差,本对话发生在邮差通过各种走访了解梵高是加歇医生的病人,所以想要拜访加歇医生了解梵高真正的死因,而这一次拜访只见到了加歇医生的管家。女管家显然是一个小市民阶层的典型代表。她并没有加歇医生那样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所具有的财富。即便如此,对自己身为加歇家管家与有荣焉的她仍怀有高人一等的阶级意识。这种意识直接表现在她的语言之中。‘Evil,bewildered,insane这几个极度消极的词汇充分体现女管家对梵高的不屑,在管家看来,迷茫、疯狂、不敬神的梵高的存在即是对社会的危害。

她声称第一眼看到梵高时就认定他是恶魔的化身,甚至将这种轻蔑的态度在对话中毫无掩饰地透露给阿尔芒,警告他不要再让梵高打扰这个家庭的安宁生活。对话在管家身上似乎不存在谦虚与反思的精神。将目光投诸时代背景,社会转型期下传统道德观与价值观是管家的言谈总是极度刻薄做作的最合理解释。

2.2 加歇医生的女儿的对话

Example 2

A3:I just do that out of respect.He was a great artist.He liked flowers.

B3:Still seems real nice of you.

A4:He painted here sometimes.But,we didn't socialize.

B4:So when you went to the river,that wasn't socializing?

A5:Well people think they see all sorts of things in this village.Hold you I barely knew him.It was father he was here for.

Loving Vincent(2017)

此对话中的说话人是玛格丽特·加歇---加歇医生的女儿,本质上应是一个活泼的少女,听话者依旧是青年邮差。本对话的语境在于青年邮差听过酒店老板谈起加歇医生的女儿和梵高的关系后,找了玛格丽特·加歇谈话。从加歇医生女儿的用词可以看出她对梵高其实有着好感比如‘respect,great artist。但是这些用词又无不隐含着她对梵高仅仅是敬意,是他的艺术天赋使她敬佩,并且在后文提到‘wasnt socialize 和 barely know him,从这句话中明显能够感觉玛格丽特不愿意承认自己爱慕梵高,想要刻意疏远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生在资产阶级之家,身为享有社会声誉的加歇医生的女儿瑪格丽特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她曾与梵高一同在湖上划船并深入交流生活与艺术。然而,这很快在小镇上引出了流言蜚语,玛格丽特不得不顾及父亲的名誉和家庭的形象,她在与阿尔芒对话时也不得不隐瞒起自己对梵高的好感。阶级意识对她的束缚也使部分小镇居民对她产生了偏见,将她与一般的娇贵势利而又虚伪的资产阶级小姐归为一类。的确,玛格丽特囿于阶级隔阂对阿尔芒说了谎,然而她话语中流露的对梵高的钦佩却很久都没有褪色。

于是,在梵高逝世之后,在她眼里,梵高是个真正的天才,度过了热烈的一生。而且,活在人世的梵高更加重要。纵使心中存在着阶级隔阂与蕴含着平等与爱的对话的矛盾对立,玛格丽特在埋怨指责阿尔芒之外更在与他的对话中抒发了对梵高她深入灵魂深处的怜惜和爱慕。

2.3 加歇医生的对话

Example 3

A7:I desperately wanted to be an artist,but my father made me study medicine,and I failed to stand up to him.Vincent said I was living a lie while he lived and struggled for the truth.I said“That is the price of your truth,the price of your path as an artist.”

B7:...

Loving Vincent(2017)

此番对话的说话者是加歇医生,听话者是青年邮差,在此段对话中青年邮差用沉默回应了加歇医生。本段话的语境在于青年邮差拜访了多次终于见到了加歇医生并且询问他与梵高的关系,之前为何与梵高发生争吵而决裂,加歇医生说因为梵高认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如同前文提到的,加歇医生是当地可以跻身上流社会的头面人物。这使得他不得不时刻顾忌自己的行为是否端正,言语是否得体。影片中加歇医生提到自己早年也曾倾心于艺术,但他的父亲却使他从医。医生的职业一方面为他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却使得他逐渐为自己的阶级与身份所异化。这种异化在他和梵高的交流中得到了较大的展现。例如,他试图对梵高某些荒诞的行为作出调和与规劝,却碍于地位无法有效地宽慰梵高;他欣赏梵高的艺术才情甚至重拾画板与梵高一同作画,却囿于虚荣的自尊心对其十分嫉妒。

在对话中,加歇医生用‘desperately,failed,struggled这些表示内心极度挣扎的词来体现他对艺术的看重,如果说《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演绎的是机器对人的异化,那么本片中加歇的话语所体现的就是阶级意识与身份地位对人的异化。仅仅是因为某次争吵中梵高随口一句“伪艺术家”,资产阶级虚荣心控制下的加歇便将提奥每况愈下的惨淡状况猝然说出,甚至断定其为梵高追求真实的代价,最终使梵高负气出走。纵使加歇立刻悔恨出门追赶,甚至在梵高葬礼上流涕致辞,他与梵高对话时流露出的不平等观念仍是艺术家憾然离世的重要原因。

3 结语

梵高在其绘画历程中长期秉持着通过展开交流的方式获得社会认同感,渴望获得与他人在对话乃至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平等的地位。然而梵高最终却为社会主流价值所孤立,只在小范围内被接受和认可,所幸,就是在与这些能深入了解梵高,乐意与梵高展开对话的人们的交流中,梵高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认定,从而使自己在他人与社会的孤立之中持续努力。

影片中身为各自阶层缩影的各个人物,通过演绎出的对话向观众凸显了梵高倾注的努力和略显惨淡迷离的逝世之间的悲剧性。我们已经了解到,“对话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换言之,人的对话必然是遍布各个处所并且深入每个领域的。

参考文献:

[1]佚名.至爱梵高·星空之谜LOVING VINCENT[J].电影,2017 (12):92-93.

[2]徐珊珊.伟大的致敬——《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电影语言风格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 (6).

[3]Steven Naifeh,Gregory White Smith.Van Gogh:the life[M].译林出版社,2015.

[4]谭博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官俊君.隐喻性话语的概念整合理论语境推理模式——以英语中的名词动用为例[J].外国语文,2011 (b07):74-76.

猜你喜欢
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多维语境顺应与法律文本翻译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老区发展进入更高语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马克思三种语境下的自由概念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