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临床应用3种他汀类药物的疗效比较

2018-12-20 12:06陈晶杜安妮陈澜聂昌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8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

陈晶 杜安妮 陈澜 聂昌平

摘要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罗伐他汀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且未发生过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9例。分别接受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罗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LDL-C、TG、TC、CRP均有所下降(P<0.05),HDL-C有所开高(P<0.05),CK和ALT轻度降低(P>0.05),AST轻度开高(P>0.05)。结论:按常规剂量使用以上3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他汀类药物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脂饮食比例悄然增高,人口老龄化的比例逐步扩大,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也接踵而至[1]。对此类疾病的治疗药物有多种,其中他汀类药物除可降低血脂外,其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也常规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以及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等,且疗效确切[2-3]。但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种类繁多,本研究选取了辛伐他汀、罗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3种不良反应差异较大的药物,通过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且未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判断使用以上药物的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且未发生过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男76例,女71例;年龄62~84歲,平均(68.76±3.24)岁。以上患者均不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排除肝脏、肾脏、骨骼肌病变,以及胃溃疡、胃出血病、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等[4]。

方法:将纳入的14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9例。以上3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即辛伐他汀组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服用1次;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服用1次;罗伐他汀组用罗伐他汀10mg,每晚服用1次。用药疗程均为2周。以上药品用量和疗程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方案[5]。纳入患者若在用药期间出现肌痛、肌无力、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3倍等情况时应立即停药,并对重症者进行治疗。

观察指标:纳入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期满后抽取空腹静脉血,行血脂、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酸激酶(CK)等指标的检测,以评价上述3种药物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效果,并对比以上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患者治疗2周后LDL-C、TG、TC、CRP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DL-C有所升高,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和ALT轻度降低,AST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横纹肌溶解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相对另2种他汀类药物而言,辛伐他汀对肝功能影响较大,但本研究中辛伐他汀组的患者未出现AST明显升高的情况,唯一的不良反应为4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其他无异常,见表1。

阿托伐他汀相对另2种他汀类药物而言,引发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较大,但本研究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横纹肌溶解、骨髓抑制和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AST升高不明显,唯一的不良反应为3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其他无异常,见表2。

罗伐他汀相对另2种他汀类药物而言,安全性和耐受性是最好的,本研究中罗伐他汀治疗组的患者未出现AST明显升高的情况,唯一的不良反应为2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其他无异常,见表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数量的增多密不可分,因为这两种疾病是引发梗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6]。在高血脂的生化指标监测中,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主要检测内容,其升高更易诱发冠心病,降低有助于粥样硬块消退、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7-8]。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炎性反应有关,而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和有效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因此,服用合适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血脂治疗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预防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9]。

在高脂血症的检测中,除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血清C反应蛋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非特异炎症标志物直接参与炎症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斑块破裂关系密切[10]。而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也降低了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功不可没。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3种药物在应用2周后,HDL-C有所升高,LDL-C、TG、TC、CRP均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但CK轻度降低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次研究限定的治疗时间较短、他汀药物的作用是以降低胆固醇为主有关。总之,以上3种他汀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应用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的患者时,其降血脂的疗效明显,是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的药物,在监测不良反应的条件下,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骆黎,徐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2]Sun T,Zhang HJ,Krittanawong C,et al.Acuteatorvastatin treatment restores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n hyperlipidemic rats[J].Oncotarget,2017,8(33):55187-55193.

[3]郑丽媛,赵晴,孔祥怡.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降脂作用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929-930.

[4]Zhang W,Zhang Y,Li CW.Effect of Statinson COPD: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J].Chest,2017,5:125.

[5]胡小氰迟丽屹,张文韬.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及阿托伐他汀药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5(2):261-265.

[6]谢坚,张虹桥,章成国.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比较[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1):37-41.

[7]Bove M,Fogacci F,AFG C.Pharmacokineticdrug evaluation of ezetimibe+simvastatin forth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J].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1,2017,13(10):1099-1104.

[8]Hayward RA.When to start a statin is a pref-erence-sensitive decision[J].Circulation,2017,136(12):1099-1101.

[9]Berent R,Berent T,Sinzinger H.Therapeuticoptions in hyperlipidemia[J].alien MedWochenschr,2017,3:254.

[10]吉凤,徐小林.三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8):50-52.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的人到底该咋吃?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