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塑造原理,在自闭症劳动适应课堂中的探究

2018-12-20 08:44张圆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自闭症

张圆

摘要:劳动适应的教育是特殊学校中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自闭症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行为塑造法可以有效帮助自闭症学生更好的掌握劳动的基本技巧,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劳动适应;自闭症;行为塑造

一、行为塑造法的原理

塑造是指在构建一个新行为时,从起点反应开始,对与该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反应逐步进行正强化,并持续强化这些不断接近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来构建最终的目标行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行为都是用过塑造過程来获得。例如:在婴幼儿学走路……

二、行为塑造法的运用及教学活动设计

塑造法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行为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像上面提到的婴幼儿学走路一样,日常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无意地运用塑造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许多良好的行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教学中塑造的例子比比皆是。

当一个劳动技能对自闭症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行为、并且现在还无法做出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行为塑造法,来帮助学生塑造新的技能行为。

穿套头衫是自闭症学生学习劳动适应课程中一个基础的内容,步骤可以基本分解为:(1)把套头衫拿在手里,看清套头衫的正、反面;(2)辨认清楚套头衫的前、后面,摆在桌面上,前面贴桌面罗;(3)两手抓住下摆,把头伸进衣身,从领口伸出;(4)右手穿透右边的袖子,从袖口伸出;(5)左手穿透左边的袖子,从袖口伸出;(6)两手分别拉住套头衫的下摆往下拉,直至拉直为止。但学习此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动作技能和认知能力,部分中重度的学生无法跟随分解步骤进行此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运用行为塑造法,先练习比较简单但类似的项目,再练习目标项目,最后让他逐步达到目标行为。

(一)目标行为一:认识套头衫的各个部分(领口、 袖子、下摆、前面、后面、正面、反面)

活动设计:

1.拍呀拍

教师将套头衫平放在桌面,在套头衫的领口、衣袖和衣服下摆等部位摆放不同颜色的贴纸,以便向学生介绍各部位的名称。然后,由教师发出指令“拍袖子”,学生便按照要求拍打袖子。当学生熟练后,可逐渐拿走贴纸的提示,如此重复。此外,该活动也适用于小组游戏,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一起比赛。

2.走地洞

教师将套头衫平放在桌面,利用实物图片向学生介绍套头衫的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衣服下摆等。然后将一辆小火车给学生,指示他把手伸进个套头衫里,把小火车开到相应的部位。

(二)目标行为二:双手协调配合地进行穿衣动作(穿上两边的袖子)

活动设计:

1.小小运输员

教师在教室的一边摆放个小锥桶,告诉学生这是起点,在旁边摆放多个布袋;在房间的另一边放置一个小锥桶,告诉学生那是终点。让学生扮演运输员搬运超市货品,把布袋运送到终点。规则是每次从起点拿一个布袋,将它的提手套在手臂上,走到终点后,把布袋拿下套在锥桶上,再回到起点,重复步骤,直到所有布袋都被搬到终点。

2.自己穿袖子

教师把套头衫给学生穿上(仅穿过头部,袖子部分留下),教室发出指令:“手臂钻山洞”,学生根据指令,拉住袖子,将手臂套进袖子里。

(三)目标行为三:身体协调的进行穿衣动作(把套头衫向下拉)

活动设计:

1.五彩缤纷

教师准备呼啦圈,沿着圈边贴上与学生身高不多各种颜色的毛线;将呼啦圈高举至头部以上,让学生站在呼啦圈的中央,从圈内看外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该活动也可由其它同学坐在呼啦圈内,让学生帮忙将它举起。活动进行时可播放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把呼啦圈高举。

2.闪亮模特秀

教师提前将数个报纸制作成衣服的样子,并在报纸上贴上或画上不同的图案,作为化装舞会的“衣服”。之后,教师将它穿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用双手拿着底部的两端,当音乐响起时,学生随着音乐把“衣服”向下拉作跳舞状,音乐停下时学生便把“衣服”穿好,进行衣服展示。

(四)目标行为四:灵活运用手指抓握衣物(双手抓握套头衫穿过头部并拉整齐)

活动设计:

1.拔河比赛

教师与学生在桌子两边对坐,在桌子的中央贴着一条界线;教师与学生各握毛巾的一端,然后大家用力拉扯,能把对方的手拉过界线者为胜。随后逐步提升难度,可由较厚和较大的围巾或毛巾,改用较薄和较小的纱巾或毛巾;或者以手指拉扯方式进行“手指”拔河比赛。

2.小脑袋钻山洞

教师让学生将套头衫捏在手上,发出指令“小脑袋,钻山洞”,学生根据指令将套头衫穿过头部,并往下拉好。

通过设计与目标行为相似活动,奖励学生的近似行为,让他达到目标行为后,再将各个步骤连贯起来练习,练习按步骤的穿套头衫。

三、实施行为塑造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行为塑造的过程,要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强化,让学生愉快、主动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恰当的起点行为

选择起点行为前,必须对儿童的现有行为水平有所了解,然后通过起点行为进行正强化,逐步接近目标行为。

(二)设计塑造步骤

在选择一个恰当的起始点之后,从起始反应开始,并列出与目标行为相似的连续的行为步骤。如果目标行为很复杂,应该把它拆分成若干较小的活动。

选择适合目标儿童的正强化物

塑造过程的实质是对不断趋近的接近行为不断实施正强化的过程,所以强化物的选取是十分中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到塑造的成功与否。

用恰当的速度完成塑造

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速度过快,容易失去先前的行为,且难以建立下一个新的接近性的行为。速度过慢,新的接近性行为就很难再建立起来。

及时强化

每个接近的行为发生后,一定要及时强化,否则期待的目标行为反应会消失。

要求清晰

对于行为的要求,需要让学生清晰可见,在需要时,利用上视觉提示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周念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2]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协康会.孤独症儿童训练指南——教学策略[M].广东:广东海燕电子影像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厦门推“爱心胸牌”关爱自闭症人士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关于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创新研究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世界最大的自闭症基因组数据库识别出18个新的自闭症相关基因
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广东东莞 绿荫行 关爱自闭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