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域下建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2018-12-20 08:44向卫国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浅层交际教学活动

向卫国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活动”、多“参与”,养成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发现学生怕“活动”、怕“参与”,特别是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做口头练习和上台表演时更是如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注重“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远大理想奠定基础。这些品质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讲解来的,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随着年级的升高、掉队的学生也在增加,其原因在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参与不充分。

1、教师的“导学”作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讲课中所散发的创新意识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变“添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为“主动式”,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口语产生浓厚兴趣,在体验成功中增进了主体发展的欲望。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而得法,学生才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学得有效;教不得法,学生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这是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来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而且教师以不断变换的角色,启发不同层次得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课堂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交际。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心的交流。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过程,构成了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的两个主体。师生作为主体,其认识和实践的客体都是英语。学生是认识的承担者、实践者;教师也是认识的承担者,只是任务和角色不同而已。学生学习英语,靠学生主动地学,直接与英语信息源发生作用;教师是指导者、助学者和引路人,注重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而且是自觉能动性的人看待。教师居高临界下,唯我独尊,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喂以知识”的学习者,课堂活动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感就会被抹杀掉,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这是两极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作用

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可以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两种。

有效参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获到明显的效果。

无效参与: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参与方式机械被动,或带有明确的表演色彩。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明显提高。我想无效参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杜绝。

1、调试有效参与的层次。有效参与的层次有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①浅层次参与: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浅层次参与。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注意请学生朗读单词、跟读句型课文、背诵句型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等。学生的浅层次参与在知识的输入接受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困难生,内向的学生还是外向的学生,善于表达的学生还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都应当踊跃参与,这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第一步。②深层次参与:通过复杂的思维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深层次参与。这类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较复杂的语言训练形式。如我在平时注意让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小文章的改写,知识的拓展训练等。这类练习一开始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逐步过度到中等和偏差的学生,这样效果就更好。

2、创设有效参与的方式。有效参与的方式有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

①行为参与: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表演等动作行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忘记了困难和疲劳,在快乐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成倍提高。②思维参与:如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论和协作等活动都属于思维参与。思维参与源于但不拘于课本,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把握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往往具有双重意义,我们应对其具体分析和恰当把握。如表演式参与:为了让人感到到课堂活跃,我们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表演准备好的对话和短剧等,这种表演并不是毫无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表演的目的一是示范,二是检查,达到了这两项目的是有效参与,单纯为听课人获得好评进行的重复表演是无效参与。又如被动参与:教师指定的学生已指定的方式参与活动,学生无自主性。被动参与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是必要的,是有效参与,如拼写音节、背记句子等。但被动参与比例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是无效的。教师要考虑学生参与的节奏,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就要承认个体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采取不同的节奏,才能体现教学的平等原则。教师一方面要从数量保证学生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保证学生每一次参与都有效,保证每一项课堂活动都能收到积极效果。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和调味品,而是教學过程的本性。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纽带,活动是实现培养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主要途径。创设情境,猎奇引趣,活跃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理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负担就会减轻,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精神,在活动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减少无效参与,增加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行为参与向思维参与的过渡。

猜你喜欢
浅层交际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情景交际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交际羊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