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泉州文化资源,创设地方语文课程的思考

2018-12-20 08:44张炜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创设

张炜

摘要:地方文化是语文课程创设的重要环境,明确地方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认识开发地方文化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是有效开发地方文化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先决条件,也是拓展语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泉州地方文化;语文课程;创设

泉州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将其渗透融合语文课程,对于课程的变革及文化的传播将起到双赢的效果。本文试从课程资源角度,认识泉州地方文化中课程资源独特的教育价值,并以“惠女风情文化”为例,寻求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语文课程创设的方法。

一、将泉州地方文化渗透进语文课程的意义

(一)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地方语文课程的设置,可以在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的前提下,使语文课程更多样化和人性化,为学生拓展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它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在生活世界里,使学生扩大自己的视野见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热爱家乡也是热爱祖国的一种集中体现,热爱家乡文化也就是热爱祖国璀璨文化的表现。充分利用学生身边所熟悉的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三)对于文化的意义

泉州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使泉州地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得以承传,薪火不尽。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坏,进而升华为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了解地方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成学生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语文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缺乏人文性、整体性与系统性

当前,地方语文课程的地方特色仍突出不够。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仍然过分地重视语文教育的显性目标,甚至误以为语文能力可以由机械、重复、繁琐的基础训练转化而来,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被淹没、被异化。

同样,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具有一定地方特点的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大多是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是教师个人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学校与地区层面有意识的整体开发还很少,不够深入。如某校曾经就高一年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过泉州地区姓氏变迁的研究,参与的学生大多属于这八大姓氏,因此学生们都相当感兴趣。但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最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是草草收尾,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停留于浅层,并没有真正深入。

(二)选地域文化资源的视角偏差,缺乏“语文味”

既然是地方语文课程,那么选题目标设置应具有语文意识、有语文味,这是课题选择与设计应关注的第一要素。我们在调研与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一些选题探究定位有些偏移,变成几种课型的杂揉,而缺少应有的语文味。

比如以一位教师在开展《惠雕文化探究》这一地方语文课程为例,他设置了以下活动,如通过实地采访、拍照、调查,了解惠安石雕文化的历史、起源与传说;通过访问、调查,了解惠安石雕的种类、特点,甚至石雕工匠的收入状况;通过调查、拍摄、记录,分析有关影响石雕生产、石雕质量以及石雕文化积淀的诸多因素。其中有些活动,恐怕与语文味的距离就远了些。

三、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以“惠女风情文化”为例

可将主题设计为以下四个子课题:

1、惠女服饰及演变探究

2、惠东婚俗与长住娘家改革

3、惠安女教育与社会角色的关系

4、歌颂惠安女优秀品质的诗作(探究惠女精神的教育意义)

走进惠女风情文化之惠女服饰研究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分组收集有关惠女服饰的资料及图片,并进行加工整理,获取有效信息,对惠女服饰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撰写调查报告和采访稿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土人情,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参与到家乡的旅游发展建设中去。

(二)整体构思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惠安,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块土地滋养着一个服饰奇特、习俗奇特的女性群体,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服饰习俗在全国独树一帜。《惠女服饰研究》是语地方课程主题《惠女风情变化探究》系列之一。本次活动将指导学生深入群众,对惠女服饰进行调查研究,增进对惠女服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方法指导

1、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网上收集资料,搜集以惠女服饰为题材的名人诗作、传说故事。

2、深入民间采风,了解惠女服饰在民间的穿着情况,并拍摄惠女照片。

3、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撰写调查报告,并将研究结果呈送有关部门。

(四)方案设计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组长,并进行简单的培训,要求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民间采风。

2、小组内自主研究,制作调查表,利用周末深入走访,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以书面形式呈现,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修改。

3、进行惠女品牌宣传,让它发挥更大的效益,从而造福惠安人民。具体建议如下:

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惠女;

穿惠女服饰参加晚会,演唱闽南歌曲;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培训惠女导游,宣传惠女精神。

(五)活动延伸

1、将活动收集的材料以及调查统计表和报告整理成册,呈送到学校图书馆的惠女服饰展览馆,供编写解说词参考。(各小组长负责)

2、把如何打造惠女服饰品牌的建议,以书信的形式推荐给惠安旅游局。

(成果展示略)

泉州地方文化资源是很有价值的語文课程资源,以泉州地方文化为内容的课程开发研究尚处于一个探索与完善的阶段。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从目标、内容、形式、平台、评价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厚积薄发,找到新的灵动点、亮点,走个性化、人性化、特色化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彭晖,《依托乡土文化开发语文校本课程》[J],《江西教育科研》,2005.06

[2] 陈颖,《发掘语文课程资源的尝试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03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创设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