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探索

2018-12-20 08:44李彦明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专题学习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李彦明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作为语文五大课型之一的独立课程形态存在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是被忽视的。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利用“专题学习”这一载体,从课外阅读类、语文学习方法类、综合主题类三种类别开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进行了总结反思,发现开展专题学习是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突出学生自主性的专题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专题学习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五大课型,它回答了语文课具体可以分为哪些课、分别承担着什么作用、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的问題,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主要的实现路径,缺一不可,不可偏重或偏废。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只重视前三种课型,忽视后两种课型,觉得既然不考试,教了用处也不大,难组织难实现教学目标,就可上可不上,这样一种处理态度和方法使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让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变得难以实现,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精心组织活动,发挥综合性学习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特殊作用。

笔者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利用“专题学习”这一载体,发现开展专题学习是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突出学生自主性的专题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通道,使语文学习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专题学习的积极意义

新《课标》在综合性学习中给出的具体建议认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应特别注意其特点,不可将综合性学习上成阅读课和识字写字课。在笔者的实践探索中,主要是利用“专题学习”的载体开展综合性学习,经过三年的积累实践,发现其有如下几个层面的积极意义:

1、课标、课程层面: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作为语文五大课型之一的独立课程形态存在的,并不是阅读课的附庸,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新课标中并未明确给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更多的要靠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自己去慢慢摸索,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情、校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专长的路子。笔者经过探索认为,专题学习虽然只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和形式,却是一种很有效的实现形式,是适合学情、校情,充分发挥了教师专长,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眼界。

2、教材、校本课程层面:学习语文并不只是学习课本,课本或教材只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最重要载体,却不是唯一载体。同样,教语文更不能等同于教课本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划等号的短浅行为,使语文学习走入了“死”、“散”、“平”的怪圈中 ,要走出怪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专题学习是很好的突破口,它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教材,而是变成了“凡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材料都能成为教材”的广义的教材,让更多学习材料走进课程和课堂。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将综合性学习课程提炼提升为校本课程,促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3、教师、学生层面:新《课标》给出具体建议,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这样的建议更加鲜明的回应了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专题学习,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对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各种能力,最终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专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中,主要是利用“专题学习”的载体开展综合性学习,经过三年的积累实践,将专题内容分类别叙述如下:

1、课外阅读类

新课标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阅读量上作了规定,要求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将课标要求落到实处,如果只是读读课本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是在大量丰富的语言材料中才会得到持续发展的,少了“源头活水”,不可能汇集成“清如许”的渠水。

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此,笔者在学生课外阅读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在《课外阅读的好处你知多少?》专题中,分析学生现状、对比课外阅读量大学生和不读课外书学生的差距、罗列出课外阅读的种种好处,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读书是一件充满无数益处、快乐美好的事情。在《〈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专题中,明确了义教阶段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具体介绍了必读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对作家作品作简介,尽量用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对这些书籍阅读的兴趣,初步知道该读哪些书。在《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人一生的高度!》专题中,从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的阅读、小学时期阅读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阅读能力决定未来高度三方面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结合附录中人大附中给学生的书单,分享了部分优秀读物。此外,还开展了《该读的必读书有哪些?》、《如何读好课外书?》、《一起读读经典童话故事》、《走近外国文学名著》、《小学生该读哪些文学杂志?》等等专题,由课内到课外,大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2、语文学习方法类

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渗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的,但往往只是每讲到一次都简单提一次,学生难以系统的学习掌握,为此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专题中,集中明确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哪些,该怎样具体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课标中也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班上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不理想的情况,开设专题《怎样做好同步练习?》,从做前复习、认真审题、做后检查三大环节,具体题型的具体做题方法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强化要求到每一次的做题中,慢慢地学生养成了良好做题习惯,掌握了具体方法,漏题情况慢慢减少,准确率慢慢提高。

开设专题语文学习方法类的专题,介绍了北京十一学校2013年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妍的语文学习故事的文章《高考语文148分,她说:语文从来从来就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让学生细细读文章,勾画有用方法,逐步练习掌握。在期末复习时,开设《期末复习方法》、《考试的秘笈》等专题,针对性的对学生复习、考试方法给予指导,并证明了是有效实用的方法。此外,还在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开设了《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语文学习“金字塔”》、《如何写好作文?》等等专题,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3、综合主题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归在此类的主题是综合类的,综合性强是它的特点,是对前两类的补充,内容也是很杂很丰富的,学生对这类专题最感兴趣,专题中的内容是语文课本中接触不多,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来源广泛,如观看教育类纪录片《我的人生我的课》第一集《寻找语文的魅力》,边看边记笔记,观看后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在《小学生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专题中,教给学生创作的基本方法,可以写哪些内容,打开学生思路,激励学生兴趣。专题学习后部分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透过一部部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可以走近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好的因材施教。文学创作活动的开展,还培养了学生乐于创作、乐于表达、乐于展示的兴趣。发挥写作、绘画专长,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留下童年的美好回忆。挖掘培养在写作方面有潜力有特质的学生,让他们走上一条文学创作的自觉道路,写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在作家主题类,介绍鲁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曹文轩、沈石溪等作家故事、代表作品、文学成就等等。在《哈利·波特》專题里,介绍故事的内容,重在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还开设了《图书馆那些事》、《优秀出版社有哪些?》、《怎样买书?》、《走进中国书法》等等专题,开拓学生视野。

三、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专题学习的反思

经过三年在专题学习上的积累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反思详述如下:

1、“扶”与“放”的把握:在以往的专题学习中,大多还是采取了讲授法,或者讲授后师生间问答的形式开展,还是未远离灌输式的老套教学方式,和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悖,这大多在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学习掌握不够,观念跟不上,不敢不愿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组织开展,扶的太多,不敢放。而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活动,少用讲授法,多采用讨论、参观、辩论等多样的方法,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开展活动。

2、兴趣与提高学生素养的关系:所讲的专题应该是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难点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和开阔学生视野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的,这是开设专题时应把握的三个原则。专题学习中的内容,不仅来源于教师的特长专长,更应该来源于学生,基于学情、校情,它决定了开展专题中的内容。该讲些什么,大可以大胆的问问学生,广泛的搜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想知道些什么、不懂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能有的放矢,抓牢重点和难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循序渐进的层级性:小学分低中高三段,在不同阶段开设的专题应该根据学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做不同的安排,教师在不同学段安排适宜的内容,做出整体规划,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层级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让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春燕.小学语文“专题读写活动”的实施[J].学习新论,2016(6):53-55.

[3]赵淑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6):14.

[4]李作龙.小学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2):274.

[5]倪鸣.“跑道”上的自由节拍——小学语文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3(11):63-66.

[6]刘翠琴.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专题活动作用[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0):37.

猜你喜欢
专题学习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省妇联召开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腰痛专题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专题学习的“分类+变式”设计——以直流电路动态分析专题学习为例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