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2018-12-20 08:44李英坤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提问化学课堂

李英坤

摘要:教师通过提问来驱动课堂是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掌握好提问的技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效益。本文以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部分提问为例,就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课堂互动中新生问题的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為同行们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尽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化学

1 提问的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如何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效益,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提问是联系教师、学生及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思考,内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课堂反馈最直接的教学艺术。高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启发思维、挖掘潜能,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并最终将课本知识及老师、同学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提问,准确的把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掌握好提问的技巧,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课堂教学。

2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要在“对的时机”提出问题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好好思量提问的时机,因时设问,讲究艺术性。提问的效果同提问次数绝非正比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精心设计,把握时机,巧妙提问。

在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这节内容的引入,大多数情况会考虑如下两种方式:1、通过PPT由许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引入2、由水晶与玛瑙形成差异的科学小知识引入等等。要是这节化学课安排在学生精力比较涣散时上课呢?比如夏天的体育课后,用什么方式能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显然以上的引入方式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个时候,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将会事半功倍。例如,老师上课先讲清本节课学习内容——晶体,然后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看书:1、水晶与玛瑙的形成差异2、晶体的形成途径有哪些3、晶体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有回答问题的压力驱动下,学生就能尽快地就静下心来看书,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的状态,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无意中的教会学生该怎样看书。

3 把握好提问的方式

要用“对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课堂提问体现出了老师对课堂的引导,好的提问方式能帮助学生清晰的理解老师的意图,能让学生集中精力,积极的开动脑筋,在教学内容的困惑点上进行思考和钻研。那教师怎样的提问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3.1提问的表达必须清晰,指向性强

高效流畅的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基础,教师的提问要让学生快速听懂并做出反应。让学生在听了一遍问题就清楚的知道老师在问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总不能明白老师要问什么,那将会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啊!师生间的交流都有了障碍,如何进行智慧的碰撞。

比如在高中化学课上,正在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一节,在新课结束后进行巩固提高,老师要是这样提问:请某某分析一下CH2O是怎么样的?学生将要去猜老师在问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猜测去想该如何回答。如果换个问法:请某某分析CH2O的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型、分子的空间构型。这样提问就更明确、清晰,学生自然就很清楚该回答什么问题了。

3.2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好的问题是让学生“有的想”,而且基本能“想得出来”。了解学情,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设问,稍稍加大难度,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将是最好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就像小猴子摘桃一样,跳一跳能够得着是最好的,慢慢就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努力很自然的达成了学习的目标。

如在高中化学课上,在学习《晶胞》一节时,如果学生已经会用均摊法分析碘晶胞中的碘分子个数了,再去提问学生铜晶胞中顶角的原子在这个晶胞中占多少?一个铜晶胞含有几个铜原子?问题设置显然就太简单了,失去了让学生思考的价值。如果学生仅仅学了碘晶胞的分析后,老师就直接问金刚石的晶胞构成情况,此时大多数学生还是分析不清楚的。这种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又特别抽象的知识点时,老师还必须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在上述问题中,老师将金刚石的晶胞拆分成8个小块,利用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演示用一块一块的模型拼成一个晶胞,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后再来回答就更有把握了。若此时再提问:在CO2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离最近有多少个CO2分子?显然又超过难度了,学生将无所适从。

4 适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获取知识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可以采用以“问”引“问”,以“问”答“问”的策略。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向学生提问相关的知识和条件,让学生明白从哪里入手,最终学生自己将知识组织起来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真正功效,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如在高中化学课上,在进行《配位键》一节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写出氨气和铵根的电子式,问学生氨气如何变成铵根?学生答:氨气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铵根,(过几秒钟就会有学生问它们怎么能结合呢),此时老师不急于回答,而让学生从氨气中氮原子的电子、氢离子的电子及空间轨道去思考。再反问学生,它们怎么结合的,学生答完后老师再追问,这样形成的键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共价键有哪些异同点……如此几轮“问”与“反问”下来,配位键的基础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就掌握清楚了。

提出好的问题能改变学生学习状态,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效益。对提问时机的把握,对问题的问法,对课堂中师生问题的相互交流,始终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对提问策略的研究将是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老师教研的永恒主题之一。

猜你喜欢
提问化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奇妙的化学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