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

2018-12-20 08:44周启明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工作小学生

周启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小学生德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和重点。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就会使小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良好品质的培养。所以养成教育也就成为当今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工作;养成教育

引言:

因为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认知度都比较的简单和单纯,所以在这个时期必须要加强小学生们的德育工作,把养成教育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修养的人才,才能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一、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不仅包括学习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行为修养方面的教育,所以说养成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从小学生的一点一滴抓起。

(一)学习方面养成教育的内容

作为学生学习当然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要想在学习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养成教育在学习中也非常的重要,首先必须要学会倾听,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与大家的交流与互动中,都必须要学生倾听,这样才能够从老师的讲课中抓住重点,从而对学习内容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而且倾听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要能够在老师的提问中去分析问题,只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还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过程不仅是锻炼读写能力的过程,更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才能对我国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通过深入的阅读,还可以从书中寻找到乐趣,从而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行为方面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保证优异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他们完美的人格,这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作为小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不仅要保证文明的举止行为,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大平常的学习中爱护公物、爱惜粮食,信守承诺、说话算数。另外,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孩子们的宠爱度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中,必须要加强小学生独立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个有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延续及实践基地,它可使小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可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小学生践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假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服务工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规范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加强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深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学会倾听、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深入督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促进学生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规范化,开展“交往式”课堂研究,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统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推动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校園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精心设计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品质形成的过程。学校应通过外部环境的建设来营造养成教育的外显氛围,比如要精心布置楼廊、走道、教室、厕所等场地,让一些美化心灵、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知识如春风般浸入学生心田,从而促进养成教育的进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养成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将常规活动更深入化,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如可以开展艺术节和读书节、班队会每月一主题、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发展。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幽雅的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养成教育的内涵,这样,学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家长的参与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教育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帮助,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教师。平时,我是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和家长进行实时的联系、沟通,学校、班级有什么活动安排、通知我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需要家长配合的还积极和家长进行商量。另外,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或者遇到特殊的情况之后,要及时地与家长电话、微信联系,让家长随时随地的了解到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景瑜.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才智,2018(20):84.

[2]徐忠宝.基于小学生德育现状的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9):349-350.

[3]杨志宝.新时期小学生德育工作研究[J].才智,2016(35):108.

[4]黄启明,扈中平.农村小学生德育合力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33):66-69.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德育工作小学生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我是小学生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