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微探

2018-12-20 08:44向朝意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探析教学实践

向朝意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环节,其实施效果无疑对教学有效性影响巨大。恰当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教学活动发挥最大功效。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三点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析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课堂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有效引发其学习兴趣和期待心理,从而使其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作为一线教师,应在日常中充分把握课堂导入艺术,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实施。以下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几点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演示实验导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就随之而来,这种情况下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就很自然地得以调动。高中学生已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发其认知冲突,以此进行新课导入。所谓“认知冲突”,一些学者将其解释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冲突的引发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当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课堂导入也就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教学力的分解时,笔者曾利用过下述演示小实验进行新课导入:在一个质量较大的铁锤上系上一根细线,用手拉线将铁锤竖直提起,细线不绷断。这时,问学生如果用两根线代替一根线,是用一根线容易断呢还是用两根容易断?大多数学生都回答用一根线容易断。然而演示结果却是用两根线断了,用一根线反而不容易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这就与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产生了认知冲突,立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笔者就在学生的惊叹和疑问声中开始了新课讲解。

例如,在学习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时,笔者首先播放了“飞车走壁”和“过山车”两个短视频,并提出问题:飞车和过山车在经过圆周最高点时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接着让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在一个塑料杯子里装上一定量的水,用一段绳子系住杯子,抡动绳子使杯子做圆周运动。同学们看到,杯子在经过圆周最高点时,里面的水同样不会掉出来。这就与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产生了认知冲突,立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由于大家对此普遍感到有趣,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然后笔者就很自然的进行了新课导入:“同学们,学完这一节内容后,我们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奥秘……”事实证明,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多数学生在都保持了较好的听讲状态,该节课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现场情境导入,点燃学生真实体验

俗语云“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验”,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现场设计物理情境让学生体验也是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这样做是为了点燃学生的真实体验,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其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期待心理,同时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被调动起来,变得更活跃,更有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知识,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尤其是对于一些隐性的、“只可体会而不可言传”的物理现象,如果能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超重和失重就属于隐性的“只可体会而不可言传”的物理现象,对该节课的教学而言创设现实情境就成为比较理想的新课导入方式。在教授这节课时,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然后创设了利用体重计来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现实情境,即让学生站到体重计上突然下蹲或在下蹲状态时突然站起,描述体内感觉和观察指针的摆动变化。笔者则从旁做好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指针所指示数变小,是体重变轻了吗?指针所指示数变大,是体重又变重了吗?”学生们回答“不是”,但对指针摆动的原因则普遍感到疑惑,这就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学了这一节,我们就能很容易的明白指针摆动的原因……”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就比較大,而这又有利于其主观能动性地充分发挥,从而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三、联系生活导入,触动学生实际感悟

我们常说“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自然科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联系生活进行新课导入,效果往往十分显著。这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接地气”,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期待心理,一定程度消解了物理知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导致的学习难度。同时,若能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合理设置一些问题,更那个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动量定理时,笔者曾以设计问题:“以极快的速度抽出压在水杯底下的纸条,水杯几乎不动,而缓缓抽动时水杯会随着纸条一同移动,原因何在?买鸡蛋时,人们常常把一个个鸡蛋用旧报纸包起来,目的是什么?其中有什么道理?橡皮锤是瓦工铺设地面砖常用的工具,而木工制作家具则用的是铁质斧头,两者是否可以互换使用?”这些都是生活司空见惯的问题,但学生却未必能回答上来,在其求知欲得到一定程度激发的情况下,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三种常用方式。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有效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勤于总结。总而言之,课堂导入的实施是一门艺术,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选取恰当方式,从而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张春猛.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J].考试周刊,2014(43):147-148.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探析教学实践
VR阅读探析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