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2)

2018-12-21 12:43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旋律生命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正是语言,给了我们文化的基因,给了我们精神的滋养,给了我们灵魂的归宿……(添加一组排比句,凸显“语言”的意义,点题兼解题。)

其实,只要你静心聆听,生活中处处有语言。(加进一个过渡句,引起下文,又将“语言”的外延加以拓展。)

徐霞客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雪溜,就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滴落山涧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词人向子諲《鹧鸪天》中有言:“花能笑语柳能眠。”周邦彦《苏幕遮》中亦写道:“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花语、鸟鸣在传递生命的信息——这是生命的语言。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交响乐《欢乐颂》奏响,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眼中泛起点点泪光。旋律、泪光、掌声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对话——这是艺术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媒介,是人类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它还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间互相沟通的渠道,它甚至是宇宙中各种非生命的物质渗透出的信息……啁啁鸟鸣,萧萧风吟,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以及树根上的一圈圈年轮……这些都是蕴含着无限信息的语言!(“语言”的外延得到了充分的扩展,这样更切合主题。)

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沟通,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必须能读懂对方的语言。因为语言的“不通”,这个世界上甚至诞生了一种专门辅助沟通的职业——翻译。但是有一种语言,却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和时间的障碍,将世界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呈现在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语言。(对原文内容加以充实,起到承接上文和引起下文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情感语言”的作用。)

我曾经思索:是什么让交响乐《欢乐颂》流传几百年,每一次奏响都能让人落泪;是什么让梵高的《向日葵》经过一个多世纪,仍能给观赏的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是什么让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舞台上常演常新,让一代代后来者、异乡人如痴如醉?

这一切的答案都是其蕴含的情感。而情感是艺术的第一语言。艺术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流露出的浓烈的情感。是情感让人们为自己心中难以名状的体验和感触找到了最精确的定义,是情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慰藉和愉悦。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网罗其中,使之融合成一个“情感共同体”。

卓别林的默片中散发着忧伤的诙谐,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中浸透着忧郁的浪漫,《最后的晚餐》中洋溢着惊恐与不安,舞剧《天鹅之死》中演绎着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存的期盼……不管你生于何时,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心,你就能读懂蕴含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语言,就能与艺术家们形成心灵的沟通,就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润……(“情感语言”之于艺术作品——尤其是那些“非语言类”作品的重要意义得到凸显,适当的举例使内容更加充实。)

语言,承载着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使命。它会在人们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桥梁。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欢和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合唱的一曲《我和你》吗?那首传唱世界的歌曲让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那动听的旋律,是这个星球上的人们都能读懂的语言!(进一步强调了美妙的艺术语言的现实意义。)

弗罗斯特诗云:“想不出有谁更情深意长,好似那海岸面对着海洋——守住了那合抱似的一湾,默数着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

我们正生活在这海洋般的语言的家园里,这“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的“情深意长”的语言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营养,给予我们无尽的希望……(承接了弗罗斯特的诗句的诗意,照应了文章标题和开头,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升格点评

文章紧扣“语言”这一话题,由“面”到“點”地阐述了“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作者运用了引证和例证的方法,重点展示了“情感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论据典型,论述到位,说服力强。全文思路清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文章的语言富于美感,这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一个难得的亮点。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旋律生命
春天的旋律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