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有”

2018-12-21 12:43肖凌之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危机感忧患危机意识

肖凌之

曾经有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说是将青蛙投入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逃生,而当把青蛙放入冷水再逐渐加热,青蛙反倒因为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从而失去逃生机会。这个实验验证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古训,也让人联想到了“忧”与“有”的辩证关系。

“有”,是拥有、具备、占有,是一种天赐或是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已有状态;而“忧”,则是忧虑、忧患,是一种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清醒,是一种不测的防备与应对,是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表面看来,“忧”与“有”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规律看,“忧”却是“有”的保障,“有”则是“忧”的保持与扩充。不管是個人的稳健发展,还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成长,抑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的建设,都不能忽视“忧”与“有”。

一个人现在的拥有,都有一个拥有的缘由或成因,并不是完全个人的独有本事。懂得“忧”与“有”关系的人,总是奋发进取,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现在的拥有会变得不断充实和完善;不明了“忧”与“有”关系的人,要么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妄自尊大,要么消极悲观、灰心丧气,妄自菲薄,其结果不是好景不长,就是每况愈下。

成功的企业或组织都很重视“忧”与“有”关系的处理。微软之所以全球称雄,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就是“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90天”。华为集团掌门人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忧心忡忡地说:“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正是华为的危机感与责任感,创造出了华为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个政党的强盛,更是要“有”中有“忧”、以“忧”保“有”、以“忧”增“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从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发出的“进京赶考”和保持“两个务必”的警醒,到今天中央向全党警示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我们党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可谓一以贯之。

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有忧,方可常拥有;无忧,拥有也会变没有。“有”而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实际上是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是推动进步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始终常存危机感,始终保持“今天是起点”和“从零开始”的奋发意识,是我们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6月21日)

猜你喜欢
危机感忧患危机意识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