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的CT表现分析

2018-12-21 11:19杨秀荣李子彦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表现

杨秀荣 李子彦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CT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作研究组,另选取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对照组,均作CT检查,对两组患者各自检查后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在肺结核常见部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病灶在肺结核少见部位的发生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在多个肺叶、多个肺段、两侧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厚壁空洞、大片状影与虫蚀样空洞、空气支气管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树芽征、腺泡结节、薄壁空洞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出多形性,少见部位累及明显,并以空洞、大片状与空气支气管征为主。同时,CT检查可为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治疗与疾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CT;表现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040-03

糖尿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继发肺结核的几率较正常人高2~4倍,且近年来,因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等均使得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为患者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均带来威胁。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起病急、进展快,故而早诊断与早治疗非常重要,故而于该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对39例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实施CT检查,以期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而该文则将CT检查过程以及影像表现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中选取39例作研究组,均满足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7.0 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行糖耐量实验结果为:空腹进行葡萄糖口服75 g 2 h血糖≥11.1 mmol/L,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3±1.2)年;另选取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对照组,均进行CT检查,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8.6±0.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9.3±0.2)岁,78例患者均经痰菌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作抗结核治疗后复查病灶吸收证实。

1.2 CT检查方法

扫描前要求患者禁食,通过平静呼吸屏气扫描法应用Esprip+型作扫描,扫描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若出现头晕、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需以补糖的方式进行缓解。扫描时遵医嘱保持平稳呼吸状态,适时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按照从肺尖至肺底的顺序扫描,扫描时应和扫描光线保持平行,重建厚度设置为8 mm,间隔设为5 mm。病灶扫描时,薄层控制为2 mm,造影扫描次数由病情严重程度决定。

扫描结束由肺结核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于工作站图像处理器上读片,对病灶部位、范围与形态等信息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核病患者CT影像显示病灶分布对比

两组患者病灶在肺结核常见部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病灶在肺结核少见部位的发生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灶分布范围比较

研究组患者病灶在多个肺叶、多个肺段、两侧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结核病患者病灶形态比较

研究组病患厚壁空洞、大片状影与虫蚀样空洞、空气支气管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树芽征、腺泡结节、薄壁空洞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代谢异常性内分泌疾病,主因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或二种因素兼有所致。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各种组织,尤其是心、肝、肾、神经、血管等产生慢性损伤、功能障碍。因糖尿病发病机理以及症状表现等的特殊性,极易继发结核病[2],原因主要在于:①糖尿病病患多并存肝脏损害现象,这会抑制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导致患者体内维生素A严重不足,削弱呼吸道粘膜上皮对外界的反抗力,使呼吸道黏膜上皮完整性损伤,为结核菌反复感染提供了条件,且会造成结核病复发;②因糖尿病病患蛋白质、血糖与脂肪紊乱使得机体细胞和液体免疫功能降低,加上脂肪代谢紊乱后,让三酰甘油水平增多,为结核菌繁殖与生长创造良好环境;③在血糖和组织中糖含量升高时,形成的酸性物质使组织抵抗力下降,抗体形成减少,削弱免疫功能,使机体形成酸性环境,为结核杆菌创造良好繁殖环境[3]。同时,机体持续高血糖会使肺部血管功能和形态出现变化,对肺部循环造成影响,使肺部功能的免疫系统受破坏,提高结核杆菌感染率[4];④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增多,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低氧血症,造成各脏器微循环功能障碍,使组织发生严重的供血、供氧不良现象,为结核菌的侵犯提供了机会。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在臨床疾病的诊断评估中应用价值日渐凸显,故而本文中对39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别应用CT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病灶于两肺下叶背段与上叶尖后段等肺结核常见部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动脉压较低,血液循环较差,巨噬细胞少,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结核杆菌快速繁殖,加上下叶背段、上叶尖后段血氧交换较差,增多了CO2含量,增加了结核杆菌发病率。同时,通过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病灶在两肺下叶基底段、右肺中叶、上叶前段等肺结核少见部位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糖尿病易引发肺毛细血管形态和功能异常,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衡,让肺组织里血流变慢,血氧浓度下降,CO2含量升高,使结核杆菌快速繁殖。另外,通过研究还发现,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多个肺叶、多个肺段、两侧肺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P<0.05),该结果充分显示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病灶分布范围更广,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当机体受结核杆菌侵袭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因而使其快速大量繁殖,病灶表现出扩散性发展态势[5]。因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病理改变呈现出多样化态势,故而影像学也表现出多样化形态。

故而该研究中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通过CT检查发现病灶呈厚壁空洞、大片状影与虫蚀样空洞、空气支气管征发生率的发生率更高,该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病变形态主要表现出虫蚀样空洞、大片状影与厚壁空洞。空洞发生率之所以如此高原因可能是糖尿病肺结核病患体内糖、脂肪等代谢紊乱,降低免疫力,导致结核杆菌快速繁殖且有菌体蛋白释放,最终生成干酪样物质,坏死、液化,故而形成空洞[6]。

综上所述,CT扫描检查能帮助明确患者是否有继发型肺结核,且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肺部CT影像病灶分布范围相当广,无论是常见部位或少见部位病灶发生率均较高,病灶形态以大片状影、空气支气管征为主,空洞发生率相当高,若检查时符合以上特征,则可考虑患有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的可能。另外,糖尿病合并继发型肺结核二者关系紧密,彼此影响,需注意二者兼顾,协同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4:26-27.

[2] 兰天,韩彩宁.多层螺旋CT对继发型肺结核活动性病变的影像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14):21-22.

[3] 张跃炳.52例痰涂片阴性患者活动性继发型肺结核CT诊断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1667-1668.

[4] 宋贵良.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活动性继发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5):1381-1382,1389.

[5] 曹伟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部CT影像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1169-1170.

[6] 沈洁,封士成.58例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高分辨率CT的影像特点[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24-2325.

(收稿日期:2018-05-21)

猜你喜欢
表现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