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儿童Ⅰ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疗效

2018-12-21 11:19林春琴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胰岛素

林春琴

[摘要] 目的 探究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86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分为甲组(43例,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乙组(43例,采取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65±0.39)mmol/L]、餐后2 h血糖[(7.98±2.03)mmol/L]较乙组[(6.52±0.62)mmol/L、(11.69±2.56)m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5.24±1.68)d]、胰岛素使用量[(26.24±4.30)U]、住院时间[(11.24±5.61)d]较对照组[(10.65±1.45)d、(36.94±6.61)U、(19.36±7.42)d]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助于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关键词] 儿童;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给药方式;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061-02

Ⅰ型糖尿病属于糖尿病的范畴,相比于2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低[1-2],但较多研究显示,Ⅰ型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目前尚无彻底治愈Ⅰ型糖尿病的方法,只能对上述疾病患者实施降糖治疗,其中胰岛素是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但目前关于采取何种给药形式依然存在一定争议[3-4]。该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对86例Ⅰ型糖尿病患儿分别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86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分为甲组(43例)、乙组(43例)。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以及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

甲组43例儿童患者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7.75±2.02)岁,男女分别为25(58.14%)、18(41.86%)例。

乙组43例儿童患者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7.69±2.13)岁,男女分别为26(60.47%)、17(39.53%)例。

甲组和乙组患儿的资料经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對比。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临床常用的Ⅰ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介于1~12岁之间;③患儿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乙组43例儿童采取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分别于3餐前给予患儿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国药准字J20120026,规格:400IU/10mL/支],分别于睡前给予患儿皮下注射诺和灵N[国药准字J20100116规格:3 mL:300国际单位],结合患儿病情合理调整注射剂量。

甲组43例儿童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选择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提供的胰岛素泵,将胰岛素诺和灵R置于胰岛素泵内,给予患儿持续24 h皮下注射治疗,第1天泵注药物剂量为药物总量的50%,剩余药物于患儿3餐前对其进行大剂量注射,同时,对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住院时间。

1.3.2 评估标准 血糖达标评估标准:餐前血糖值介于5.6~7.2 mmol/L,餐后2 h血糖值介于4.4~10.0 mmol/L。

低血糖评估标准:血糖值低于4.0 mmol/L,或患儿存在头晕、乏力、冷汗、饥饿感、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甲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65±0.39)mmol/L]、餐后2 h血糖[(7.98±2.03)mmol/L]较乙组[(6.52±0.62)mmol/L、(11.69±2.56)m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

甲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5.24±1.68)d]、胰岛素使用量[(26.24±4.30)U]、住院时间[(11.24±5.61)d]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见表2。

3 讨论

Ⅰ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儿童内分泌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常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若不及时对该类患儿实施有效干预,易使患儿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5]。

目前,临床治疗Ⅰ型糖尿病常对患者实施胰岛素进行治疗,该疗法能迅速控制高血糖,使血糖趋于正常,对控制血糖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给药方式以分次皮下注射与持续皮下注射为主,但关于何种给药方式效果更佳依然存在一定争议。为探究上述疗法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对Ⅰ型糖尿病患儿分别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发现,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更优,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泵更符合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可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全天持续不断地输出基础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中,并能有效减少餐后高血糖的发生,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控糖效果更佳。

该次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这提示对患儿实施不同给药方式胰岛素治疗均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但研究显示,甲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乙组更低,这亦提示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对控制患儿病情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数据显示,甲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少,这提示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更好,更有助于促使血糖达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对减少患儿治疗费用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有学者在研究中对胰島素不同给药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其中常规组实施分次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通过研究其发现,实验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短短,且实验组患儿的胰岛素用量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通过研究其认为,对Ⅰ型糖尿病患儿给予胰岛素治疗时,可将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作为首选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疗效[11]。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该研究进行比照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均认为选择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相比于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助于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参考文献]

[1] 周佳雁,华飞,蒋晓红,等.血腺苷脱氨酶在1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患者中的检测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8, 34(8):1235-1238,1243.

[2] 王悦舒,张梅.调节性B细胞与1型糖尿病[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7(3):195-198.

[3] 赵岫,王立,张琴,等.初发1型糖尿病儿童胰岛素泵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与赖脯胰岛素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20):3249-3251.

[4] 丁波,刘春妍,张玲玲,等.赖脯胰岛素在儿童及青少年Ⅰ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90-91.

[5] 王建飞,董旭,张毅,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伴动脉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6):1066-1070.

(收稿日期:2018-05-28)

猜你喜欢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胰岛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八段锦对Ⅱ型糖尿病防治作用的理论探讨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