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18-12-21 11:19黄明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黄明烟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情况,发生妊高症、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早产、剖宫产和巨大儿的妊娠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血糖水平接近(P>0.05),护理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0.05)。而观察组患者发生妊高症、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早产、剖宫产和巨大儿的例数分别为1例、2例、1例、3例、14例和2例,这些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08-02

在妇产科临床上,妊娠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指的是妇女在妊娠以前出现了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间发生糖耐量与糖代谢异常的情况,这与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孕妇年龄偏大、体型较胖的因素有关,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孕期临床问题,严重的直接导致新生儿的死亡,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对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必须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确保其平安度过妊娠期,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2]。该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妇产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病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选出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29.7±4.3)岁,包括33例初产妇和7例经产妇,文化程度方面有6例初中及以下,13例中专及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患者孕周在21~32周之间,平均孕周(26.9±3.7)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0~37岁,平均为(28.9±4.5)岁,包括32例初产妇和8例经产妇,其中有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4例中专及高中学历,其余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的孕周范围为22~32周,平均为(27.0±3.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学历、年龄、孕周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納入标准:①所选产妇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中关于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②患者经诊断有超过两次的空腹血糖在5.8 mmol/L以上,异常情况下进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显示1 h血糖值在7.8 mmol/L以上[4];③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配合该研究的开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产妇;②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③不配合研究活动的开展,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该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定期产检、监测指标、评估病情、根据医嘱给药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首要任务在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自身妊娠疾病的重视与知晓程度,尤其是提高对孕妇孕期中血糖的关注,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全面深入的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加强沟通,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习惯与作息习惯。同时还要帮助患者转变传统的观念,在妊娠期间避免过高热量和过高胆固醇食物的补充,控制好血糖。此外,一些患者由于妊娠长期卧床,也不利于消耗患者的血糖,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深究患病原因,对症宣教,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帮助患者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及时改正,全面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与主动性;②饮食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坚持科学饮食,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多食用豆制品和奶制品,多吃鱼类与蔬菜,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还可以选择如木耳、苦瓜、海藻等补充铁元素,摄入微量元素与纤维素,多吃蒸煮食物,少吃生冷食物;③运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指导并随访监督患者进行必要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孕妇操以及日常散步等,在患者处于临产期时才要求尽可能卧床,期间产妇也要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四肢屈伸运动,尽可能促进体内血糖的消耗;④心理护理干预。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不全,担忧该病影响妊娠结果和母婴健康,因此休养过程中会出现过多的焦虑负面情绪,使其内分泌紊乱,血糖与血压进一步失调,反而增加不少风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紧密结合患者的情况和遇到的心理问题加强安抚与教育,并为其列举成功的护理案例,从而提供给患者足够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通过音乐护理、电视节目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⑤预防感染护理。主要针对于产妇分娩以后的巡视工作,护理人员要提前为患者做好预防会阴窗口感染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抗感染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子宫是否出血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告知医师尽快救治处理[5-6]。

1.4 观察指标

医疗人员为两组患者测量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情况,比较改善情况,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出现的妊高症、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水平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较为接近(P>0.05),护理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妊娠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妊高症、宫内窘迫等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少(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是妇女必经的生理过程,在胎儿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产妇本身也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个过程中产妇内部的器官负荷大大增加,新陈代谢加快,患发糖尿病的几率也更高。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会给其机体带来较大的损伤,如血管病变加剧、内皮细胞增厚、管腔变窄等,在患者血压不断升高的情况下,宫内极易造成缺氧,因此剖宫产、早产的几率增加[7]。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针对性护理干预是当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护理方法,其紧密结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运动护理等方式,对患者提供有针对性且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如通过饮食干预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减轻胰岛负担,更好地控制血糖等等[8]。在该研究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情况比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對照组患者控制更好(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母婴结局也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林清燕,林巧丽,叶吓平.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3):151-152.

[2] 刘晓霞.研究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9):215-216.

[3] 杨淑妙,李桂宝,邓秋艳.饮食指导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6):188-189.

[4] 陈丽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71-172.

[5] 王忠红.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0):96.

[6] 马剑芬,陈仕淡.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11(1):124-125.

[7] 于曼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0):160-161.

[8] 季爱云,徐秀群.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江苏医药,2015,41(19):2358-2359.

(收稿日期:2018-05-16)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病毒性脑膜炎伴症状性癫痫的护理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探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探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护理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