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护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21 11:19陈顺张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

陈顺张

[摘要] 目的 分析足浴护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该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给予足浴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2.92%)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足浴护理,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足浴护理;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31-0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60%~90%[1]。临床表现为患者肢体远端麻木、刺痛感,或闪击痛、灼痛不适,并伴有手套、袜套样异常感觉,以及乏力、踩棉花感,以对称性疼痛为主,且多发于下肢[2]。严重时可继发下肢关节病、溃疡,甚至出现感染、坏疽导致患者截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目前关于DPN的治疗主要是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因此,为分析足浴护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2015年5月—2018年5月,该科对2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80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有明显的四肢感觉异常,即肢体远端有疼痛、麻木、蚁行感,手套、袜套感等。②神经系统检查有明显的肢体深感觉障碍,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③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障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40 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45 m/s。排除标准:①合并颈椎病、脑血管病、酒精中毒等导致的多发神经炎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③合并肝肾功能损伤。④足部已有溃疡或坏疽;⑤患者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期间未出现失访病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同时给予静脉注射甲钴胺素和前列地尔,1次/d。观察组在次基础上联合足浴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制作足浴药液,将黄芪60 g,桃花、鸡血藤、桃仁、丹参、络石藤各30 g,玉竹、玄参各20 g,桑枝、忍冬藤、天南星各15 g加入6 000 mL水中,武火煎沸,文火煎20 min。取一半汤药加入足浴盆内,保持水温在38℃,嘱患者浸泡双足20~30 min,保证药液在踝关节上10~15 cm,浸泡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②患者在足浴前责任护士需检查患者双足有无破溃、红肿、伤口,尤其需注意趾间部位,对趾甲过长者须在足浴前修剪、磨平趾甲。③完成足浴浸泡后,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下肢和足部按摩,注意按摩力度平稳轻柔,按摩时间在10~15 min,按摩前需注意涂抹按摩乳。④足浴和按摩后,需要嘱患者及家属注意足部保暖,穿柔软、舒适、宽松的鞋子和透气、柔软袜子,且需叮嘱患者和家属注意双足的皮温、颜色、有无水肿或溃疡等异常情况。⑤在为患者进行足浴护理期间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强化患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知识,讲解其预防、治疗的必要性,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树立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治疗的有效率。使用神经肌电图对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下肢症状基本消失,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加快>5 m/s。②有效: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全部消失,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增加3~5 m/s。③无效:患者下肢症状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未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V、MCV恢复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恢复情况对比,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DPN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考虑与血管障碍、氧化应激、免疫因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相关。一方面,高血糖状态会激活人体多元醇代谢,增加神经细胞内果糖和山梨醇的浓度,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造成细胞水肿、变性、坏死[4],而且机体高血糖状态会抑制神经组织摄取肌醇造成神经脱髓鞘改变、轴索变性。另外,机体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供血、供氧不足,造成神经系统受损。此外,神经细胞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导致其出现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神经细胞死亡。中医认为DPN属于“痿证”“血痹”范畴内,即糖尿病长期累及肝肾造成人体气虚血瘀,脉络不痛而致筋脉、肌肉失养[5]。对于DPN的治疗,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许多医生开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有更好的疗效。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足浴液使用了多种中药材,其中桃仁、丹参主要用于活血化瘀,黄芪益气通络,玉竹和玄参可以滋阴生津,而辅助的络石藤、桑枝、天南星等能够祛风止痛,将上述中药制成足浴液,通过物理温热方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下肢症状[6]。该研究对观察组在足浴基础上同时联合足部按摩,足底是人体重要脏器的反射区,通过足浴、足部按摩发现相较于单纯的常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下肢麻木、疼痛不适症状,行肌电图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由于对照组,整体治疗的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治疗期间,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患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知识,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联合足浴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下肢症状且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琴,周贵香,范萍.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5):433-435.

[2] 陈秋香,王方华,王翠芳,等.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55-57.

[3] 于春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13):153.

[4] 王增梅,黄玉强,秦佑胜,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杂志,2017,33(2):162-164.

[5] 王宏伟,冷锦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7,34(4):124-128.

[6] 何旭梅.足浴护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3):81-83.

(收稿日期:2018-06-03)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