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研究

2018-12-21 11:19连艺珍吴志华陈丽香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血糖值依从性糖尿病

连艺珍 吴志华 陈丽香

[摘要]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为对照组,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的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值、服药依从性、糖尿病认知度、饮食习惯及运动能力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后,可改善患者的血糖值,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小组;血糖值;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087-02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该病属于代谢性疾病[1]。目前临床诊断通过检测体内血糖值判断,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糖值升高,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糖化血红蛋白、尿酮体及尿白蛋白等生理指标发生变异,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多系统损害,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代谢紊乱,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2-3]。当前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相关。该文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2月间对糖尿病患者施以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经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标准,且已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排除在外,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患者有男性16例,女性20例,Ⅰ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患者26例,年龄为25~68(35.63±5.78)岁,病程为1~23(10.31±4.56)年;研究组有男性18例,女性18例,Ⅰ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患者28例,年龄为22~71(36.24±5.01)歲,病程为2~22(11.71±4.6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施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如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传、用药监管及心理疏导等,而对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先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该小组成员由对糖尿病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1名,临床护理工作满3年以上且专科技能优秀的护士3名。该护理小组定期进行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操作知识的更新培训,且操作技能培训考核良好。

(2)住院前期护理:由糖尿病护理小组护长带领其他成员与患者依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及家属陪伴情况;然后小组成员经过整体讨论,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3)护理方案的实施:该方案需小组成员、医生、患者及家属共同予以支持,各自发挥自身作用,促使患者身体康复。①以护理人员为主,根据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医嘱及自身丰富的经验,管理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与患者、患者家属讲解服药依从性的作用;②在护理期间与患者多互动交流,使得患者得到重视与关注,还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病情恢复缓慢的焦虑,从而让患者对康复树立信心;③此外,对于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护士应教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如先将胰岛素取出回暖,注意皮下组织注射的地方为腹部、臀部、上臂三角肌及大腿前侧或外侧,还应注意左右轮换注射,不可重复注射一个地方,将具体的操作步骤讲解给患者,并为患者提供正确注射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手册;④为患者开展糖尿病基础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血糖与糖尿病的关系等知识,还讲解生活饮食、习惯管理对该病的作用,从多方面进行指导教育;⑤为患者提供信息服务咨询平台,个性化为患者解答疑惑。

(4)定期总结改进护理工作: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定期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回馈,通过数据分析整理,总结护理工作不完善的地方,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调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运动能力、饮食习惯及糖尿病认知度进行测评,以此判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问卷共4个条目各2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佳,反之越差,还观察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值[4]。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比较

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均有下降趋势,但是研究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各项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运动能力、饮食习惯及糖尿病认知度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该病患者存在多个器官病变,该文研究组通过护理小组方式,专业化分工合作,促使各岗位发挥自身专业的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模式,从而使得患者病情渐稳定且转至康复[5]。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以基础护理为主,对糖尿病患者的专业护理知识还不足,未能有效地对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而糖尿病护理小组,经过专业化的糖尿病知识培训,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过渡到每个患者的病因上,并根据患者的病症、行为习惯等,教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训练。因糖尿病患者兼并着多种疾病症状,护理小组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学习,予以患者全面性、科学性及兼顾性的模式,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比传统的常规护理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也更显著。另一方面,通过小组成员的不断自我学习,对糖尿病护理小组知识的不断更新探索,通过临床操作不断进行调整,从而将整体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提高,还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情况,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研究组患者施以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后,该组患者的血糖值得到了改善,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糖尿病患者,降低了患者空腹、餐后2 h的血糖值,还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莹,张红妹,王丽娜.多形式护理健康教育对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3):1633-1635.

[2] 单提娜,李媛媛,陈金芳,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2):254-255.

[3] 万霞,陈明珠,姚孝娟,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740-742.

[4] 张振宇,宋振兰,迟俊涛,等.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2):1733-1737.

[5] 杨艳,赵琨,吕娅,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2):1318-1320.

(收稿日期:2018-05-18)

猜你喜欢
血糖值依从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