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2018-12-21 11:19林明治潘丽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感染控制循证护理糖尿病

林明治 潘丽娟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手术患者共计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纳入45例,对照组纳入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 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以上血糖值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两项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以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糖尿病;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12-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终身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多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关系[1]。临床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多数患者均伴随有血脂异常、肥胖等症状。由于糖尿病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在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因此,如何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3]。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应用到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感染控制中,收效甚好。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手术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手术患者共计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纳入45例,对照组纳入44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2~78岁,中位年龄(52.6±6.5)岁;组内共纳入初中及以下学历者12例,高中及中专学历者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1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1~80岁,中位年龄(53.3±5.7)岁;组内共纳入初中及以下学历者13例,高中及中专学历者2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0例。两组研究对象资料相当(P>0.05),可比。该次研究获得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均符合WHO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②行择期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③手术治疗前无任何感染的患者;④临床研究配合良好的患者;⑤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的患者。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②处在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听力障碍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的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明确循证问题 首先以科室为单位由护士长1名、专科主任1名、专科护士组长3名、专科护士6名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其次对组内成员统一进行循证护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循证护理知识。最后由循证小组负责分析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类型进行分析,最终分析确定造成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的因素包括血糖控制情况、低体温护理和皮肤护理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1.2.2 寻找循证支持 由循证护理小组组内成员通过检索CNKI、MEDLINF及专用的循证医学网站来寻找相关的实证文献,并对于循证问题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总结。

1.2.3 循证评价 对文献进行严格的评审,以EBM质量评价标准及临床流行病学相关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该院的实际情况,对所搜集的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具备可行性、实用性的护理方案。

1.2.4 循证护理应用 ①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患者围术期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严密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糖尿病基础知识、术后注意事项、护理配合适宜等。②定时进行血糖监测:保证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水平保持在6~11 mmol/L之间,术中遵医嘱给予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保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6~11 mmol/L之间。③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前30 min适量给予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 h的患者,术中可给予喹诺酮、克宁霉素的生理盐水稀释液。④皮肤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受压皮肤部位涂抹凡士林,并在皮肤受力点部位放置适当的支撑物,手术过程中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平稳且能够舒展的体位。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搜集所获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x±s)表示,分别采取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以上血糖值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两项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以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事实依据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在国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但在我国国内目前尚且还属于探索应用阶段。循证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计划性地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证据、制定解决方案等环节,不断地规范临床护理,使临床护理更加科学化、增加切实可行,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4]。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因此,导致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较高。因此,对糖尿病手术患者实施科学化的围术期护理,促使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获得良好的控制,对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5]。该次研究中通过对糖尿病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通过搜集多方面的临床证据,查阅大量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系统化的评价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控制血糖水平入手,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降低其术后感染发生风险,从而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圍术期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晓兰,郭丽霞,张莉.循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6):98-99.

[2] 刘雅倩,胡静,赵娟.循证护理结合临床路径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3,25(6):106-107.

[3] 王玉红,刘卫华.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循证护理模式应用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21):112.

[4] 王美.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4,4(36):311-312.

[5] 黄洁婷,李卫伶.循证护理在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8(13):1216-1217.

(收稿日期:2018-05-19)

猜你喜欢
感染控制循证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