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分析

2018-12-21 11:19覃艳华吴琦亮莫晓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覃艳华 吴琦亮 莫晓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性护理方法。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90例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干预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预性护理方案在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减轻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干预性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43-02

应激性高血糖是急诊患者中常见代谢反应。由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血糖症可加重疾病并影响危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于危重病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需要密切监测和观察危重疾病,这对于患者的血糖变化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2]。该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90例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组,分析了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性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90例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组,实验组男、女对应28和17例。年龄35~79岁,平均(48.24±2.22)岁。其中重症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冠心病10例、脑血管意外8例、肾功能不全3例、癫痫1例、脑炎1例。对照组男、女对应27和18例。年龄35~78岁,平均(48.28±2.28)岁。其中重症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冠心病11例、脑血管意外8例、肾功能不全2例、癫痫1例、脑炎1例。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干预性护理方案。①动态监测血糖。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和原发疾病。因此,需要患者在护理中对患者血糖进行反复监测,在短时间内提供结果以指导临床治疗。在护理中,如果血糖水平不稳定,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②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护理中需要加强对胰岛素治疗中血糖的动态监测,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若出现血压降低和呼吸紊乱,需要停止胰岛素的使用,积极纠正低血糖。③严格记录进出量,预防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如有异常需要及时给予补液等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加强口腔管理和皮肤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⑤营养支持方面,需要给予丰富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以改善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康复[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予t分析、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相比较

实验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相比较

实验组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相比较

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葡萄糖是大脑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但在某些情况下,压力性高血糖可带来严重的影响,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应激,引起脑细胞高渗性脱水以及颅脑出血,对患者产生严重危害[4-6]。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更需要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在重症患者中,机体压力应激下促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液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导致高血糖。而且严重的高血糖可引起致命的合并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实施干预性护理,可从心理、胰岛素使用和和血糖动态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方面进行护理,从而有效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高血糖,并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6-8]。

该研究中,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干预性护理方案。结果显示,实验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

综上所述,干预性护理方案在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减轻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琳,宋丹丹.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60-261.

[2] 陆丹杰.两种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方法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9):85-87.

[3] Heshmati Javad,Namazi Nazli,Memarzadeh Mohammad-Reza,et al.Nigella sativa oil affects glucose metabolism and lipid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5,70(Apr.):87-93.

[4] 闫凤华,武惠琴,吴素静.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当代护士,2016(2中旬刊):77-79.

[5] Rosa,Andrea Pereira,Dias Jacques,Carlos Eduardo,de Souza, Laila Oliveira,et al.Neonatal hyperglycemia in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rat brain: the role of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enzymes and NADPH oxidase[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hemical Biology,2015,403(1/2):159-167.

[6] 郭一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應用的准确性分析[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7] Liu An-Bang,Wu Hsien-Tsai,Liu Chun-Wei,et al.Application of multiscale entropy in arterial waveform contour analysis in healthy and diabetic subjects[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5,53(1):89-98.

[8] 覃美亚,潘兴时,粱增伟,等.胰岛素泵治疗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与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3):439-440.

(收稿日期: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