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演革与推进建设

2018-12-21 12:34赵滨元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赵滨元

摘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推进下,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新型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智慧化发展方式不断迭代演进的过程。与以往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建设重点、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要以新理念为引领,以数据新要素为驱动,以新技术为供给能力,以新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新服务为根本,以新治理为重点,探索建设运营新模式,构建长效发展新机制,持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城市运行管理;转型升级;长效发展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6.003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是新发展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探索实践,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举措。本文在归纳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沿革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智慧城市建设历史沿革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成熟,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大致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

(一)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源于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智慧城市的前身。数字城市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流程化为目标,在城市电网、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领域,用感应装置收集城市运营数据,用计算机和网络取代传统的手工流程操作,完成数据的采集、积累和传递。数字城市为城市空间立体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城市安全应急响应创造了条件。

(二)第一代智慧城市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并于2010年提出“智慧地球”愿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推进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探索建立了智慧城市核心平台体系。第一代智慧城市以电子政务为标志,政府部门在网上向市民和企业提供政务服务。[1]

(三)第二代智慧城市

自2012年下半年起,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陆续在智慧城市领域颁布相关政策,部署推进试点城市建设,从城市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服务,涵盖了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智慧城市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

与第一代智慧城市相比较,第二代智慧城市在采集城市各类资源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调虚拟空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移动互联网和政务应用得到普及,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办理相关事务,政府部门和市民、企业的互动进一步加强(表1)。在这一轮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中,深圳、南京等城市在探索中逐步明晰发展思路,深化发展理念,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是也暴露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待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滞后、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孤岛林立、业务协同不足、网络安全隐患风险突出等问题。

(四)第三代智慧城市

2016年2月,國务院正式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理念。新型智慧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以搞好谋篇布局、抓好具体落实为目标,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新发展模式。

新型智慧城市注重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发展,将绿色科技运用在节能减排、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加快数据分享和分析挖掘,促进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利用相关资源,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成果(表2)。[3]

(五)第四代智慧城市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技术能力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智慧社会”是在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型社会形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4]

二、新型智慧城市主要特点

新型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智慧化发展方式不断迭代演进的过程。与以往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建设重点、目标定位、实施路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关注城市内部的信息融合共享及资源有效配置。在新型城镇化“紧凑集约型城市群”战略布局带动下,新型智慧城市将由过去以单一智慧城市建设为主向区域智慧城市群体系规划转变,从更宏观、更系统、更大格局上开展智慧城市群和城市带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协同布局,旨在实现城市间信息融合共享,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5]

“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以区域城市群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融合应用等为重点的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例如,长三角四省市2017年发布区域信息化合作“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城市群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加快建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城市群内地理信息高精度数据全域覆盖和交换共享,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群智慧城市数据接口标准制定实施,实现区域信息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推进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芜湖等智慧城市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开放数据接口,推动政务、交通等方面的智慧化应用。

(二)数据驱动,信息先导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落地,大数据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当前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已基本搭建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信息共享,通过城市大数据的集中、融合、开放和挖掘利用,以信息流驱动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方式。[6]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公共数据资源拥有者,政府部门在加快推进数据整合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出台政府信息资源公开目录、搭建城市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立大数据交易中心等方式,推动政府数据对外开放和创新应用,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三)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强调信息惠民,围绕贯穿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这一主线,全方位整合各项民生服务内容,助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协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

为民服务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评估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在2016年出台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两项指标权重的占比达57%,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本质,将以人为本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8]

(四)政企合作,互利共赢

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模式不成熟、建设投资主体过于分散等原因,落地难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痛点、难点。新型智慧城市强调政企全程合作,由于具有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形成政企合力、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明显优势,PPP模式日渐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推进器和加速器。[9]例如,贵阳、深圳、成都、广州、长沙、苏州等多地政府均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滴滴平台交通大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能力,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综合效益,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三、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以新理念为引领,以数据新要素为驱动,以新技术为供给能力,以新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新服务为根本,以新治理为重点,探索建设运营新模式,构建长效发展新机制,持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

(一)新理念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市民、便利企业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二是集约融合。进一步加大跨部门、跨行业统筹力度,提升信息资源整合水平,全面加快城市信息资源的有序汇聚、深度共享、关联分析、高效利用。

三是绿色低碳。围绕城市运行管理、废水废气处理、新能源智能电网、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改善城市生产、生态、生活资源利用体系,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四是虚实互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相互映射、协同交互,构建形成基于数据驱动、平台支撑、虚实交互的二元体系。

五是开放多元。通过提供面向不同群體的普惠服务,打通城市运行体系与共建参与渠道,创新政府部门、企业、市民、智库等主体合作机制,构建包容普惠、汇聚众智、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二)新资源加快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以大数据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大数据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结合信息惠民工程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

二是重塑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全面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持续加强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等重点领域数据查询核验服务体系。

三是推动数据双向对接开放。进一步强化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探索建设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数据服务创新。

四是全面提升治理服务水平。加强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管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三)新技术提供新型智慧城市供给动力

一是以移动物联网推动城市网络设施泛在升级。构建统一泛在、全面感知的传感网络,实现对城市物联网海量感知设备的统一接入,加快部署5G商用网络,稳步提升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数量。

二是以区块链促进新型智慧城市透明安全运转。以区块链技术作为优化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手段,全面升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

三是以人工智能提升新型智慧城市自运营能力。将人工智能判断推理、识别感知、学习思考、证明求解等思维活动深度渗透到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加快ET城市大脑、AI辅助医疗、无人驾驶等重点领域探索应用。

(四)新基础设施全面增强城市服务能级

一是全面布局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网络新设施。推动天基信息网、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面融合,实现全空间立体化通信能力。

二是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向运营服务中心转变。加强各部门数据的整合、比对、校核,实现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交换共享,为城市应急指挥、产业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效能。

三是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步伐。统筹建设综合基础设施,加快电网、铁路、公路、水利等公共设施和城市建筑、桥梁道路、管网灯杆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

(五)新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推进全程在线政务服务。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由内而外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和模式,推动多号合一、多窗合一、多卡合一、多网合一,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零见面审批。

二是提供开放多元智能服务。逐步放开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条件,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模式,持续扩大公共服务资源规模,形成“市场多主体、多模式服务供给+政府行业化、属地化监管”的新型合作路径。

三是构建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城市服务热线,通过集约化平台建设,整合政府部门服务资源,建设统一对外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打通、纵向横向联动的公共服务新模式。

四是探索精细精准监管模式。研究出台共享交通、互联网医疗等重点领域管理规定,逐步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应用,监督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确保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合规发展。

(六)新治理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

一是探索规建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打通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环节的信息壁垒,构建统一、闭环、动态更新的城市全生命周期大数据体系,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10]

二是探索多格合一、多网融合治理模式。逐步推进网格化管理融合创新,构建统一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多类业务一套网格管理。

三是强化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枢纽作用。依托大数据管理中心,探索建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强化信息展示、实时监测、决策分析、事件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城市科学规划管理、综合态势感知、综合管理、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七)新模式凸显智慧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加快产业合作步伐。吸引ICT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构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

二是創新政企协同模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拓宽智慧城市资金筹措渠道,促进市场和社会多方参与。[11]

三是汇聚社会公众力量。搭建城市数据开放平台、城市公共开发平台和大型互联网能力开放平台,激发广大开发者参与城市智慧应用创新。

(八)新机制促进智慧城市持续长效发展

一是建立统筹推进、多元协作新机制。坚持城市管理者的主导地位,营造企业、市民、组织机构多方参与、协同共建、成果共享的新型协同机制。

二是构建一口受理、集中审批新机制。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支撑下,持续推进并联审批、联动审批、现实审批,实现网上办事与行政审批过程全程跟踪、全程留痕、全程监督。

三是形成上下联动、条块融合新机制。以条块数据整合为突破口,强化条块系统联动建设,加强条块数据整合应用,聚焦设施互联、资源共享、系统互通,保障条块数据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牛文元.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标志[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34-41.

满青珊,孙亭.新型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7(3):6-15.

孙亭,李梦月.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方法及体系架构[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6(6):66-71.

臧维明,李月芳,魏光明.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及评估指标初探[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1):1-7.

赵勇,吴玉玲,张浩,刘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思考——以河北省智慧城市试点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7-12.

席广亮,甄峰.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4(5):26-29.

刁生富,姜德峰.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162-163.

李昊,王鹏.新型智慧城市七大发展原则探讨[J].规划师,2017(5):5-13.

赵晨,杨天开,朱亮.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和思路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189-191.

徐振强.新型智慧城市的服务城市管理、服务社会治理的关键路径[J].上海城市管理,2016(2):24-29.

张永民.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3):66-71.

责任编辑:王 缙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