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8-12-21 11:19陈雪琴陈榕榕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

陈雪琴 陈榕榕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效果、及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指标变化进行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指标数据变化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情况,并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α-硫辛酸;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73-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患者常出现下肢或上肢对称型疼痛或感觉异常的临床症状,通常由糖尿病所造成的患者身体代谢机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等因素引起患者各类周围神经病变,且由于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中尚无较为确切的有效治疗方法,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足、肢体溃疡等问题,严重者需要接受截肢手术[1]。因此,为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所具有的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该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43~68岁,平均(47.24±8.26)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程2~6年,平均(2.65±1.35)年;实验组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42~67岁,平均(46.08±8.42)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程1~6年,平均(2.28±1.22)年。两组患者一般数据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经患者家属同意;经诊断后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具有明显临床症状,诊断过程符合医学标准;非纳入标准: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类疾病或其他类型的周围神经病变;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健全或异常[2]。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给予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以及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指导的基础上接受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采用5 mg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9033)与100 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33020614)的混合溶剂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1次/d。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α-硫辛酸(国药准字H20100158)配合甲钴胺静脉注射治疗,采用0.6 g α-硫辛酸注射液与250 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溶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3]。

1.3 治疗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SNCV)指标数值变化进行检测、记录。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下肢或上肢对称型疼痛、无力、麻痹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功能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明显;有效:各类周围神经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且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功能有所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幅度较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指标数值变化对比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指标数值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情况对比

经调查统计分析,常规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24例、较满意21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率75.00%(45/60);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31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90.00%。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用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6.233 8,P=0.012 5)。

2.3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无发生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作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类型之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此类病症,该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上肢或下肢疼痛、肢体末端针刺样痛感、或体表感觉异常等类型。目前,医学界对于此类的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或发现,但普遍认为是由患者自身机体糖分代谢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加之多元醇旁路代谢功能异常以及各类神经营养因子、细胞营养因子等分泌功能的异常所诱发,其中多元醇旁路代谢功能的异常为主要原因,该功能的异常可造成患者体内大量葡萄糖被氧化还原为山梨醇和果糖,沉积与患者周围神经出,且无法被代谢,逐步造成患者该部分神经的异常、坏死,从而导致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如不对患者此类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将进一步引发患者末端肢体更为严重的病变,具有较高致残率[5]。

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甲钴胺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该类药物中的甲钴胺成分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刺激患者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生成,提升神经组织的自身代谢功能水平,有效促进患者体内神经细胞的代谢水平,并促进神经组织内部蛋白质与卵磷脂的合成速度,有效对神经末梢组织进行修复。除此之外,甲钴胺类药物的有效成分还可有效作用于神经细胞,有效刺激神经细胞轴浆蛋白的合成作用,进一步对患者神经系统末梢的突触及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和促进再生,有效的对患者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功能进行改善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目前对于周围神经病变类疾病的治疗中,能够通过药物作用降低患者体内各类氧化反应的治疗方法已逐步开始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特别是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疗法,在该次实验中通过对该疗法的应用,发现经治疗后,接受此类疗法的实验组患者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指标数值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用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α-硫辛酸是一種强效抗氧化成分,此类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物质循环中氧化应激产物的产生速度,从而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糖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增强患者神经组织内物质循环和代谢的速度水平,激发神经系统有效活性酶物质的生成,较少神经组织内山梨醇和果糖的沉积,为神经系统自身修复功能的实现提供营养成分,促进周围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效对患者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进行提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这两种药物综合应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甲钴胺类药物成分在促进患者周围神经组织代谢功能和修复再生功能作用水平的同时,联合α-硫辛酸类药物成分可有效加强对患者体内神经组织中各类氧化作用的有效抑制,减少神经组织内不可代谢成分的沉积,从而进一步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6]。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神经传导速度情况,并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8):86-87.

[2] 姚园场,胡长新.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1):86,85.

[3] 白艳峰.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安全性[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6):500-501.

[4] 赵慧娟,赵令君,孙海峰,等.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37(6):1359-1360.

[5] 杨昕,刘志民.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及甲钴胺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6,25(19):13-16.

[6] 罗春英,吴建能,杨靖.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98-2399.

(收稿日期:2018-06-12)

猜你喜欢
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甲钴胺在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甲钴胺与维生素B1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比较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