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新技术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18-12-21 11:19张文香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指端毛细血管动态

张文香

[摘要]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新技术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3种方式监测血糖。结果 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提示,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 h、午餐后2 h、晚餐后2 h血糖,与指端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糖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时,患者的满意度为98.84%。与指端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糖监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FPG(6.80±0.02)mmol/L、2 hPBG(8.00±0.78)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监测血糖,效率高、无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2型糖尿病治疗的有效率。

[关键词] 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糖糖检测系统;2型糖尿病;指端毛细血管;静脉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95-0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居民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提升。为提高血糖控制水平,降低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加强血糖监测较为重要。该文于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应用方法,并观察了监测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样本,患者性别:男:女=40:46。年龄(45~90)岁,平均(76.51±3.19)岁。病程(0.5~6.4)年,平均(3.83±0.59)年。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③患者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类疾病。④患者自愿参与。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3种方式监测血糖,监测时间为3 d:①动态血糖监测:选择上臂背部区域作为血糖测量区域,采用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将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的传感器,植入粘贴在酒精消毒区域。启动扫描检测仪,触摸传感器图标,点击主页按钮,既可开启扫描检测仪。仪器开启后,需对准传感器,于4 cm范围扫描。新传感器初次扫描后即开始激活,等待1 h就能完成激活,实现对血糖的动态监测。②指端毛细血管血糖监测:于晨起(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晚餐后2 h,监测血糖指标。③静脉血糖监测:于晨起(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晚餐后2 h,抽取患者健侧上肢肘前静脉血5 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静脉血糖。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指标对比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对比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指标对比情况及低血糖检出率

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9.48±0.56)mmol/L、早餐后2 h(15.17±1.85)mmol/L、午餐后2 h(14.90±0.29)mmol/L、晚餐后2 h(15.14±0.95)mmol/L。与指端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糖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时,患者的满意度为98.84%。与指端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糖监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对比情况

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患者FPG(6.80±0.02)mmol/L、2 hPBG(8.00±0.78)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与静脉血糖监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血糖,方可减少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在此期间,充分掌握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途径[1]。2型糖尿病的常规血糖监测方法,以指端毛细血管血糖监测以及静脉血糖监测为主。长期采用上述方式监测血糖,创伤较大,患者往往伴随生理及心理上巨大的痛苦。长此以往,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会明显下降,从而对血糖控制效果造成影响。静脉血糖监测方法,同样具有便利性差、创伤较大、效率低的缺陷。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指以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为依托,对血糖指标进行监测的技术[2]。该技术要求将血糖监测传感器,植入患者皮下粘贴在患者的手臂背部,通过探头皮下植入的方式来测量组织液葡萄糖技术,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糖监测系统可有效收集患者的血糖数据。该仪器每天可收集约288个患者血糖数据,最长探头可携带14 d,数据在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糖监测系统最长可保留3个月。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根据系统的显示指标,充分、全面、及时的掌握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与指端毛细血管监测相比,采用上述方法监测,患者的痛苦往往较小,依从性与满意度更高[3]。借助上述监测结果,医护人员可准确的调整给药剂量。从而达到提高2型糖尿病治疗安全性、减少其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4]。除此之外,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传感器还具有携带方便、防水,无痛苦的优势。携带传感器的过程中,患者可随意洗澡、运动,游泳等。因扫描仪无电缆线,传感器小巧舒适,直径仅35 mm,约一枚硬币大小,纤细的柔性探头仅5 mm长。因此,仪器的美观性,舒适性,安全性同样较强。患者无需采集指端毛细血管血液,既可了解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依从性高,且方便快捷[5]。该文研究发现,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后,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9.48±0.56)mmol/L、早餐后2 h(15.17±1.85)mmol/L、午餐后2 h(14.90±0.29)mmol/L、晚餐后2 h(5.14±0.95)mmol/L。与指端毛细血管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血糖监测所得到的血糖指标,在准确度方面无异常。动态血糖监测时,患者的满意度为98.84%。与指端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糖监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的应用,对患者痛苦的减轻,及其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进一步观察发现,治疗后,患者FPG(6.80±0.02)mmol/L、2 hPBG(8.00±0.78)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与静脉血糖监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为基础,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对其血糖指标进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血糖监测数据的完整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对疾病进行治疗。这对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改善,及其寿命的延长,均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需注意的是,动态血糖监测,仅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辅助手段[6]。血糖监测期间,患者仍需积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此基础上,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使自身的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采用辅理善瞬感扫描检测仪监测血糖,效率高、无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2型糖尿病治疗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兆云,唐哲,石萍.不同临床状态下耳垂血糖测试的准确性及可接受性[J].全科护理,2018(17):2135-2136.

[2] 王艳.动态血糖监测下超短效与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2):1305-1308.

[3] 陈欣.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对于提高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效果及评价[J].当代护士,2018,25(6上旬刊):53-56.

[4] 唐丽娟.危重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与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50-52.

[5] 赵建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糖尿病血糖飘移及低血糖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43-44.

[6] 杨慧丽,陈丽英.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7):1007-1009.

(收稿日期:2018-06-27)

猜你喜欢
指端毛细血管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国内动态
手指带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观察
同指近、中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指端损伤创面的临床治疗进展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儿童指端软组织缺损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