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蒙古族特色教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2018-12-21 09:42何亮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蒙古族幼儿教学

何亮亮

摘 要:幼兒园《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应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紧扣幼儿生活,着眼于民族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我国新时代的幼儿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中,体验到了不同文化的风情,这理应是件很有益的事情。然而,有的幼儿在体验外来文化的种种优点之后,对本民族的文化变得冷漠,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是我们教师面对的一项新课题。

关键词:蒙古族 幼儿 教学

现今,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淡化与流失,蒙古族语言掌握率和使用率明显下降。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淡化,如何更好的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幼儿蒙语会话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有效的进行蒙语会话教学,让蒙古族特色文化教学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探索出更多的幼儿学习蒙古族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摆在我们蒙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开展蒙语会话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欲望

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蒙古族人民劳动与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对幼儿进行蒙语会话教学是学习民族文化的基础,促进蒙语教学质量是作为幼儿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挖掘出更多的民族资源,将蒙古族会话教学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相融合,让幼儿在学习先进知识技能同时,激发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欲望。在幼儿园内加强特色教学活动的时效,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学习蒙语会话的兴趣,改变以往的蒙语会话填鸭式——你一句、我一句枯燥的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蒙语的兴趣及掌握情况,调整教育教学内容。蒙语会话活动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师们在教学中要认真准备,使蒙语会话教学有序有效的开展。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实地观摩幼儿园开展的蒙语会话教学活动,聆听教师授课,了解幼儿在园学习情况。通过蒙语特色教学,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更加激发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学习之情,同时也促进蒙古族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教师和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区角活动开展蒙古族特色教学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深挖蒙古族民族传统文化,从蒙古族特色教学做起,从幼儿园做起,结合幼儿年龄和认知能力特点让幼儿在说、学、唱、游戏、竞技等具体活动中领悟蒙古族悠久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多方位的了解蒙古族特色民族活动的基础上,活化蒙古族好来宝、诗歌、舞蹈、歌曲等艺术形式,吸引幼儿并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利用区角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蒙古象棋、蒙古鹿棋、射箭、摔跤、骑马一系列蒙古族娱乐项目,加强特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蒙古族特色教学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更加激发了幼儿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之情,在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及手眼协调能力基础上,让幼儿从小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出幼儿学习蒙语的有效发法

多媒体教学也是现代蒙语会话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无形为有形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蒙古族服饰——《蒙古袍、蒙古帽》时,教师就很灵活的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收集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资料,老师在教授蒙语单词蒙古袍、蒙古帽时,单词发音难度比较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教师在制作课件中加入了音频和视频。当教师点击蒙语单词时,同时声音也随之而出。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蒙语。在幼儿动手指制作蒙古帽子的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自己制作蒙古帽的整个过程,让幼儿自主创编,动手操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最后伴随着悠扬的蒙古族音乐,幼儿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蒙古帽。认识蒙古美食《奶茶、炒米》活动中教师利用ppt课件的演示,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了蒙古食品和蒙古族人的饮食习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老师还让幼儿展示之前所学过的蒙古歌曲和诗歌,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蒙语的欲望。

四、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蒙古族传统文化教育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把环境创设看作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墙饰作为环境陈设的主要内容,能从情感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感。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教师充分利用墙面环境,将班级走廊、墙面等充分利用起来,把收集到如相关的故事、相关图片资料等以文字或绘画在墙面上张贴。通过融入蒙古族生活娱乐场景的版画和蒙古族传统故事《折箭教子》、《马头琴的传说》了解蒙古族的典故,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以废物利用形式展示了蒙古族传统乐器例如:马头琴、蒙古琵琶、四胡等来认识民族乐器;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的祭敖包、骑马、射箭、摔跤、打布鲁、下棋等传统祭祀、娱乐活动场景的图片。利用蒙古族民俗展区,展示师生手工制作的蒙古族特色饮食及生活和娱乐用品如:烤全羊、羊肉卷、马奶酒、奶制品、马鞍、弓箭等,每个班级为幼儿开辟专门的墙面,用来展示幼儿和家长收集到的相关物品资料、制作的作品,来彰显蒙古族文化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宽敞明亮的蒙古族传统民族生活体验区里尽情的玩耍和体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墙面装饰和师生手工作品,使得师生、家长都对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即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又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今天,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语言、体育及棋类的竞技、服饰、民俗、民风……)正在渐渐地流失,幼儿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融入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教学活动,将丰富我园的园本课程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我们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责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媒介,它不仅丰富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理论,还能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本民族)的民俗、风情、特色等等,让幼儿从小就得到本民族的文化熏陶,将来做好传承,尽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蒙古族幼儿教学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