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陈佑清对话李镇西

2018-12-22 10:56卢丽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雷夫李镇西内化

卢丽君

“素质教育”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但是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在困惑,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大会暨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佑清教授作了《培养“大写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的自我表现》的学术报告。在报告后的现场互动环节,一位听众的提问,引发了陈佑清教授和李镇西老师就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什么会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不同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应试教育是极端片面的素质教育

陈佑清教授说:“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对素质教育的解释比较完整,他提出了素质教育相比于应试教育的三个要义。第一个要义:强调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部分学生,老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或者他喜欢的学生。针对这个情况,他说素质教育的第一个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部分学生。第二个要义:强调教育不是只关注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发展,而是要关注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第三个要义:强调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其实应试教育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某些素质的发展,但是学生获得这个发展结果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浪费很大,所以我们今天强调让学生有效地发展。这是柳斌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比较全面的一个界定。

“我们国家把素质教育作为基本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我们理论界,正面去研究素质教育的人很少。甚至有理论家直接说:‘凡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没有不是素质教育的教育。反对提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概念。我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观点。

“应试教育不是说没有关注人的素质,但是应试教育只关注应试所需要的那些东西。我们的学生要在高强度的学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中坚持下来,所以应试教育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致、做事很有忍劲儿。耐心、细致和忍劲儿当然是人的素质。但是应试教育一般来说只关注与应试直接相关的那些素质,不直接考的或者关系不是很直接的,它都不关注。要害在这一点上。所以我们可以大体上说,应试教育是极端片面的素质教育。

“真正的素质教育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让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素质教育就是教育本身

在陈佑清教授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坐在听众席上的李镇西站起身,拿起话筒和陈教授现场交流。

李镇西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阶段性的提法,从概念上讲,素质教育就是教育本身。因为现在很多教育者忽视了素质,为了强调素质,提醒教育者注意教育的使命,我们在教育前加了‘素质这个词。

“关于这个词,三四年前,在广东的一次会议上,我曾下过一个判断。当时我、魏书生和雷夫在进行一个对话,主持人说:‘雷夫来过中国很多次,可是就搞不懂什么叫素质教育。我们给他解释很多,他还是不懂。李老师、魏老师能不能讲讲什么是素质教育?我当时请魏老师先说——尊敬他嘛!其实我心里打小算盘,他先说我可以思考一下,这样好有思想准备。魏老师反应非常快,他说:‘素质教育就是把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于每堂课的教育。我觉得这个解释是对的,就是全面发展嘛!

“轮到我说时,因为我和雷夫不是第一次见面,我们比较熟了。我就拍着他的肩膀说:‘雷夫老师,素质教育就是……我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教育。他瞪大眼睛,不知道我说这话什么含义。

“我说:‘打个比方,你叫雷夫,从小爸妈给你取名叫雷夫,每天叫你:雷夫该起床了!雷夫该上学了!可是后来有很多假雷夫出来,于是为了区别出真的来,就在你名字前加了个真字,你就变成真雷夫了。真雷夫该起床了!真雷夫该怎么怎么了!若干年后,你成了一个名人,大家要研究你,真雷夫是谁呀?研究的结果是,真雷夫就是雷夫。

“比如鹽是咸的,但是后来有些伪劣产品的盐不是咸的,所以我们去买时说‘请给我来一斤咸盐,来一斤甜糖,来一斤酸醋。这些咸盐、甜糖、酸醋都是多余的概念嘛!这和素质教育是一个逻辑。但问题是有很多假的,我们要强调一下真的。咱们到成都去旅游,有正宗火锅。火锅不就火锅嘛,什么正宗不正宗?

“教育,从孔子时代就是素质教育,学六艺,骑马、射箭等全面发展。但是到现在为止,教育只有做题了,于是就强调一下素质。有朝一日,教育这两个字的所有定语都会消失,没有素质教育,没有愉快教育,没有新教育,只有教育,到那时教育才走向正规。

“这就像现在常说营造书香校园,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说,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怎么还要营造书香校园?餐馆怎么没有说营造饭香餐馆的?医院怎么没有说营造药香医院的?但问题是很多学校的师生的确不读书,我们是为了强调读书,从这个意义上才说营造书香校园。”

李镇西的发言,赢得了现场听众的一片掌声。

教育存在的对立:以知识为本和以发展为本

陈佑清教授在听完李镇西的发言后,进一步阐述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看法。

陈教授说:“国内一位很有名的专家讲过一个观点,凡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没有不是素质教育的。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看问题有两种角度,一个是应然的角度,应该是。一个是实然的角度,实际的很多东西不一定是应该是的那个状态。凡是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这个话从绝对上说是对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很多学校和很多老师做的工作,并没有帮助学生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素质,难道你能说他们做的不是教育工作吗?所以,我对他的这个逻辑做了一个不是很恰当的类比,相当于说‘凡人必定是好人,没有不是好人的人。他这个逻辑就特别像这句话。这个逻辑成立吗?凡人必定是好人吗?我们生活中有些人不是好人,尽管好人的标准不一样。是不是?

“思考问题有个应然的角度,也有个实然的角度。我们不能光从应然的状态去建立概念,因为概念是用来描述现象的,用应然的概念去描述,很多实然的现象就概括不进去,我们说话就没有基础,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个,我们讲素质教育,我特别赞同李老师的观点,我个人觉得这个概念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它是针对我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

“我们的教育现在是不是存在这种状况?面向部分学生,学生发展得很片面,学生虽然有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很痛苦。这个现象是不是存在?非常典型地存在着。这个现象,我们用什么概念描述它呢?就叫应试教育。

“我刚才说了,不是说应试教育没有培养人的素质,应试教育客观上也培养了人的某些素质,但是应试教育只关注某些学生的素质发展,只关注学生的部分素质发展,而且学生的素质就是有发展,它的过程也太痛苦。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概念,让很多人看到这个概念之后就想到一类现象,这就是理论思维的一种价值。

“我们为什么用概念讲话?如果没有这个概念,我们可能对这个现象要说一大通话,才能够让别人知道有这样一个东西存在,是不是?

“所以概念的提出都是有一个逻辑的合理性,还有一个现实的针对性。人文社科概念,它不光是追求逻辑的合理性。怎么样去揭示中国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用一个词叫‘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代表了我们中国教育的现状,或者说主要的现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这样,我们很多人做的教育,包括李老师做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但我是讲总体状况。教育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改变它?倡导的方向是什么?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的方式。学科教学,如果我们理解不恰当的话,它可能只是停留在向学生传递知识。我认为,我们中国存在一种典型的以知识为本的倾向。我们让学生学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假定没有内化的话,它对人的道德品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能力、创造力等素质的发展,其实没有任何价值。所以,目前有一种单纯的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和一种以学生身心素质的形成及完善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的对立。以知识为本和以发展为本的教育对立,这个我认为是存在的。

“知识教学怎么样才可能真正与学生素质发展相统一?有一个基本的说法,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知识内化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一定要有相关的直接经验。没有直接经验,很多知识是不能内化的。不能内化的知识,学生只能把它记下来、背下来,可能书面考试时他能够回忆出来,但是他没有转化成人的能力、人的道德品质、人的思维品质等各种各样的素质。所以说素质教育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过去国内也有人提过。什么叫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注重内化和关注发展的教育。内化指的是知识内化。

“这个说法很有针对性。我们现在学校老师教的知识,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内化,所以出现知识掌握得很多,但是学生并不会因此而表现得更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更会发明创造,有更强的做事能力。

“中国的陶行知和乌克兰的苏霍姆林斯基,这两个人物确实很伟大。陶行知说,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太过于迷信书本知识,我们把书本知识当成教育目的。书本知识更多应该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资源、工具和手段。所以我个人觉得要树立一种观念,要从‘知识目的论的观念,转换成‘知识工具论‘知识资源论的观念,即不把掌握知识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或全部目的,而应将知识当作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工具或资源。

“知识学习永远是必要的,但是知识学习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绝对不是充分条件,它只是必要条件。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李镇西老师和陈佑清教授对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拨云见日,让与会者对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如何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成教育工具和资源而不是教育目的,消除教育中的对立,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雷夫李镇西内化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成为“雷夫”,你准备好了吗?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头发着了火的老师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无视我,这很好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