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22 10:58徐丽娟程丽龚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整体护理抑郁焦虑

徐丽娟 程丽 龚娜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脏;介入手术;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1(b)-02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in cardiac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ac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nursing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6.12%,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2.45%) (P<0.05).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9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55%)(P<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anxiety, depression, pain score, and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olistic nursing mode is of high value in cardiac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Key words] Holistic care; Heart; Interventional surgery;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心臟介入术属于心血管疾病常用的一种新型诊治技术,因其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操作时间短、恢复快及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大医生及患者认可,其临床应用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操作水平密切相关,还与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关系,介入术作为一项应激源,可引起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严重者可影响手术效果[1-2]。所以在心脏介入术开展期间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可帮助其减轻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患者、康复[3-4]。本研究选取98例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心脏介入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研究组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0.17±2.48)岁。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36±2.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无心脏介入术禁忌证患者。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者及药物过敏者;②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精神病者;③严重心肺及肾脏功能障碍、妊娠及哺乳期者;④有手术禁忌证者[5-6]。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介入术护理方法。了解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如生活习惯、病史以及家庭情况等,做好围术期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①术前护理。在术前24 h内护理人员对各个病房的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解决患者心中疑虑,降低其负面情绪。叮嘱患者家属在饮食与生活方面需注意的事项。②术中护理。熟悉各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严格进行无菌化处理,辅助医师进行手术,做好患者皮肤消毒与静脉输液工作。术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皮肤反应以及神志状况,并及时记录患者球囊、心率、血压以及支架扩张的压力与时间等。③术后护理。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叮嘱患者通过增加饮水量加快排泄造影剂,辅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卧位,并告知其卧床与饮食的合理时间。按照医师嘱咐对患者进行抗凝护理,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牙龈与皮肤是否有出血现象等。此外,还要在术后进行必要的心理与生活护理,通过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与健康状况的了解,避免患者术后由于身体上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影响术后恢复。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用药各项事宜,如药品名称、使用剂量、用药方式、时间及相关禁忌等。最后,做好术后随访工作。

1.4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主治医师记录的治疗报告,获取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和比较,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血栓、血管再狭窄、尿潴留、血管闭塞及穿刺部位出血等。②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并划为3个不同等级,90≤评分≤100分为非常满意;60≤评分<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60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焦虑、抑郁评分:参照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值线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参照抑郁自量表,标准分值线为53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状态越严重[7-8]。④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9]判定标准,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分值越高则表示痛感越强。⑤睡眠质量以睡眠质量评估标准为评估依据[10],0~3级评分,共计21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⑥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4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6]。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研究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通过心脏介入术治疗心脏病是当前医学领域一种新型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方法,穿刺体表血管后利用数字减影投照将其送入心脏导管,再通过特优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确诊与治疗心脏疾病,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11-12]。具体来说心脏介入手术主要有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射频消融术等。有研究显示心脏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师的医术水平,还与护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13]。整体护理术前准备阶段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能够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整体护理中的术前与术后护理均对患者的心理与情绪状态进行密切关注,通过与患者沟通以及健康宣教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平复心中负面情绪,避免患者由于情绪变化而影响手术效果[14]。此外,通过及时地进行术中与术后护理,能够在各个方面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将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因准备不足而发生的风险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心脏介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15]。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可充分满足患者及医师对护理效果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焦虑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淑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058-1062.

[2]谭利,李军,龙海燕,等.整体护理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作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6):750-753.

[3]陈思宇,邓肃,易春艳,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焦虑抑郁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16(5):370-373.

[4]冯明华,罗琳,杨彦,等.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14(22):3392-3394.

[5]陈新梅,詹惠敏,曾燕,等.20例心脏介入诊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42-843.

[6]李岩,王凤菊,许静.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比较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农垦医学,2015,37(6):535-538.

[7]佘云莲,李攀攀,刘淼鑫,等.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64-3066.

[8]罗燕华,洪蝶玟,蔡志雄,等.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164-166.

[9]刘晓妮,刘阿妮,魏喜敏.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在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165-166.

[10]王陈晨,仲崇俊.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3):3678-3680.

[11]杨红,李芳,范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6):2011-2013.

[12]谢缤纷,张妙云,陈新梅.5例心脏介入术致心脏压塞患者行心包开窗的术中护理[J].护理学报,2014,21(17):45-46.

[13]刘莹,孙宁,闵英,等.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流程管理的实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26-128.

[14]曹美英,邱慧.认知行为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88-189.

[15]袁梅,杨芳,董惠翔,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2):246-248.

(收稿日期:2018-05-30 本文编辑:闫 佩)

猜你喜欢
整体护理抑郁焦虑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