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2-22 07:08杨若邻杨育唐境霞
大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变量因素模型

杨若邻 杨育 唐境霞

[摘 要]文章以中南地区21所高校 7200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行为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个人经济状况、创业氛围、自主创业意愿、学校创业教育培训以及金融融资状况等因素对大学生是否创业的工作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关鍵词]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2-0210-03

教育部2002年4月召开的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始,十多年过去了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是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系列支持,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率的持续低下,矛盾的背后是否表明当下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不足?还是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阻碍而无法成功?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这些分析多为定性的、描述性的,且大都从宏观层面来剖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生成机理。王彦斌(2006)、卫静芬(2007)、郭必裕(2010)、余岚(2011)、翟纯纯(2012)、熊景维(2013)、栾培新(2014)、陈文娟(2015)、翟继友(2015)、任红营(2016)、胡国伟(2016)、刘静文(2016)、钟云华(2016)、王竞一(2016)等认为传统文化、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融资渠道、创业服务是影响大学生不能够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较好地阐释了大学生不能自主创业行为的宏观驱动因素,但是未能解释在相同的宏观经济变量下,少数大学生做出自主创业的决策而多数大学生选择保守就业的现象。因此,更深入的研究仍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基于对中南地区21所高校 7200 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各方主体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率的努力和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性统计

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是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本文提出2个假设。假设1:大学生内在的因素对其自主创业决策具有显著影响。笔者选取了13名大学生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变量来体现大学生的内在因素,分别是性别、年龄、学校层次、专业类别、创业技能、受教育时间、性格特征、沟通协调能力、个人经济状况、先验知识、价值观、创业氛围、自主创业意愿等。假设2: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笔者选取了5个变量来体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因素: 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创业物质准备、学校创业教育培训、金融融资状况、政府创业政策落实等。

笔者依据上述研究假设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于 2016年、2017年选取了中南地区21所高校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为期 40天的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性,有些大学毕业生已迁往其他城镇工作,调查组还通过电话询问的方式来开展调查。这样经过随机抽样得到7200份有效问卷( 排除了回避本次调查的样本) 。从问卷分析来看,已做出自主创业行为的大学毕业生样本297个,占样本总数的4.1%。其中,男性占66.9% ,女性占 33.1%;年龄最大31岁,最小22岁;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是专科,最高的是硕士研究生。样本大学生自主创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1。

二、模型选择

基于前文的研究假设,建立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决策的经济模型:y = f( Xi,i= 1,2,…,n)。其中,y 为大学生是否自主创业情况,Xi (i = 1,2,…,n) 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决策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学生工作决策行为是一个二向性(Dichotomy) 问题,计量经济学中常将这类问题设置为1或0的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并运用Logistic模型来处理这类问题。以下将 Logistic模型应用于调查的数据,以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令 y = 1 表示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y = 0 表示大学生保守就业行为。

三、变量的定义

根据表1,本文中被解释变量为大学生是否做出自主创业决策,解释变量分为大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2个方面。变量的具体名称和定义分别为:大学生是自主创业(y),自主创业=1、保守就业(未自主创业)=0;性别(X1),男=1、女=0;年龄(X2),岁;学校层次(X3),985、211高校=1;普通高校=0;专业类别(X4),经管类=1、非经管类 =0;创业技能(X5),有=1、无=0;受教育时间(X6),年;性格特征(X7),喜欢做挑战性的事=1、不喜欢做挑战性的事=0;金融融资状况(X8),顺畅=1、不顺畅=0;个人经济状况(X9),宽裕=1、拮据=0;个人经济状况(X10),家庭支持=1、家庭不支持=0;个人经济状况(X11),朋友支持=1、朋友不支持=0;个人经济状况(X12),银行支持=1、银行不支持=0;先验知识(X13),有创业实践经历=1、无创业实践经历=0;价值观(X14),认可商贸文化=1、不认可商贸文化=0;创业氛围(X15),好=1、差=0;自主创业意愿(X16),强=1、其他=0;自主创业意愿(X17),一般=1、其他=0;自主创业意愿(X18),弱=1、其他=0;地域经济发展水平(X19),经济发达地区=1、经济欠发达地区=0;创业物质准备(X20),完善=1、不完善=0;学校创业教育培训(X21),有培训经历=1、无培训经历=0;沟通协调能力(X22),强=1、弱=0;政府创业政策落实情况(X23),好或很好=1、其他=0;政府创业政策落实情况(X24),一般=1、其他=0;政府创业政策落实情况(X25),差或较差=1、其他=0。

四、实证分析

本文借助 SPSS 16.0 统计分析软件来实现模型计算。采用向后逐步剔除法,逐步回归经过15次迭代之后,有8个解释变量达到5% 的显著性进入模型,该模型的-2 Log likelihood = 82.017,Cox&Snell; R Square = 0.598,Nagelkerke R Square = 0.906,模型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96.1%。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计算结果见表2。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Logistic模型来探寻主要的影响因子,表2显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是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个人经济状况、创业氛围、自主创业意愿、学校创业教育培训以及金融融资状况等。自主创业意愿越强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大学生如果创业技能训练有素则倾向于追求较高收入,因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大。

(二)对策

1.高校应通过加强创业教育来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首先,在硬件建设上,高校可以通过成立创业学院来负责整个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特点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教育。其次,在软件建设上,要加大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让在校大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创业知识与技能。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创业技能。大学生在学好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法律法规、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为自主创业的投资项目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2.完善金融融资等自主创业支持体系,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平台。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着手进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大学生提高自主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其次,政府还应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增强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实际执行的可操作性。最后,政府可通过各种可能灵活的方式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基金,或适当降低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银行贷款的申请要求,拓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融资渠道。

[ 参 考 文 献 ]

[1] GRANOT D,YIN Shuya. Price and order postponement in a decentralized newsvendor model with multiplicative and price dependent demand[J].Operations Rescarch,2008(1):121-139.

[2] CACHON G P.The allocation of inventory risk in a supply chain:push, pull,and advance-purchase discount contracts[J].Management Science,2004(2):222-238.

[3] 杨吉春.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79-182.

[4] 尹志超,宋全云,吳雨,等.金融知识、创业决策和创业动机[J].管理世界,2015(1):87-98.

[5] 叶圣华,王瑞.2015年度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走向现状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51.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变量因素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模型小览(二)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