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锋:与农民同行的“土教授”

2018-12-24 09:57彭科峰张行勇王宇晖
创新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社科

彭科峰 张行勇 王宇晖

“今年收成够吃不?小孩上学一年花费多少?”

“平常看小病一年自己开销多少?大病合作医疗给报多少?”

……

尽管已经是下午4点,阴冷又有雾绕的天气,却丝毫未影响陕西省商南县金丝峡镇富裕沟村村民的热情。

原来,在秦岭大山深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思锋带领25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实施“陕西省‘脱贫攻坚的约束条件调查与关键措施研究”课题组,正对陕西南部秦巴山区贫困区域的贫困户做一户一策调查。他们要在数天内对大山里2个乡镇4个村散落的“鸡娃窝”人家,串门走户,拉家常、套近乎,开展问卷调查。

此前,2016年9月25日至11月11日,张思锋课题组已完成了对地处陕西渭北旱腰带的澄城县吉安城村等4个村426个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可持续生计、脱贫后致富的约束条件调查。

而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张思锋已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但是,他本质和内心里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土教授”。

致力于农村养老问题

“这些天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陕西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在西安交大揭牌成立,另一个是我申报的‘我国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侧改革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张思锋高兴地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据了解,这是张思锋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第五个课题。其中,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模式与推进路径研究》还获免鉴定结项。

据介绍,张思锋在西安交大和学界被称为“二保”教授,即研究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教授。

20世纪80年代末期,继他完成自己的第一项研究成果—《西北橡胶厂经济效益分析》被陕西省石化厅和体改委采纳之后,紧接着就开始了对陕西长岭机器厂经营机制的实证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思锋被聘请为榆林市特邀经济顾问,在研究陕西省榆林地区财税、财源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时,发现在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保问题。2007年,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出了榆林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建议,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009年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模式与推进路径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这也是西安交大的第二个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随后,张思锋一直持续深入研究中国的养老保险问题。张思锋及团队研究项目的成果,先后在出版的《新农保制度试点调查》《公共经济学》等专著和教材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办主办的《成果要报》中得到体现。

中共陕西省宣传部和西安交大党委先后收到来自国家社科基金办的表彰公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也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由张思锋任首席专家的决策咨询点。目前,他们团队正在继续致力于研究养老保险和精准扶贫的关键制约因子问题。

切实运用田野调查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主席20世纪30年代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出的著名论断。”张思锋对记者说,“研究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也要践行调查研究,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情景体会,掌握一手资料。”

1988—1992年的五年间,张思锋去过陕西省内26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160多家。他说:“研究初期的三个重要项目,奠定了我一生的研究风格,就是从调查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论想得再好、说得再好,都要有事实证明。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在每一个项目研究中,张思锋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三阶段”研究方法:深入基层大规模调查,对数据进行技术性与原理性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支撑理论。

张思锋的学问研究一直秉承关注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典型的小案例入手,运用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前瞻性见解。

但是,在当下已空心化的农村,开展调查获取真实数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张思锋也会遇到呵斥或驱逐,此时只有赔着笑脸,找机会套近乎。久而久之,他与被调查的工人、领导、农民都成为了朋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张老师”。

保持真诚与实干的本色

做事就是做人。

张思锋经常说:“我自己是一个农村孩子,出身农村,感情也在农村。我觉得自己做不了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交大人就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情。”

他的研究问题始终关注民生,始终为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他身上体现着关中老农民的性格特征:真诚、厚道、苦干。

张思锋1952年出生于陕西渭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完初一后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回到农村务农,艰苦锻炼塑造了他能吃苦不怕累的精神。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只上到了初一的他决定报名参加高考。尽管遭到周围人的质疑,他还是义无反顾。第一次落榜后,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经常挑灯夜战。1978年,他终于考上西安交通大学。

刚上本科时,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张思锋由于只有初中学历,一开始感到很自卑。但不服输的他决定加倍努力学习。

“当时,早晨路过操场都能看到张思锋在操场读书、背外语课文。”他的同学、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原部长贾箭鸣教授对此记忆犹新。

张园,张思锋的一名博士生,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在他看来,自己不但跟导师学习到做研究的学问和风格,而且重要的是学习到做人做事的态度。“正是张老师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科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研究风格和态度。”

“是交大成就了我们这些人,我自己在西安交大是微不足道的。我从大学到工作近四十年,一切得益于交大特有的精神、氛圍、环境。”张思锋表示,展望未来,他将把自己更多的精力,继续用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上。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大-金轮坤天表面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西安交大李长久教授获全球热喷涂领域最高荣誉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社会学著名期刊主编在西安交大开办论文写作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