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堂课都当成公开课

2018-12-24 18:54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瑞雪兆丰年理解课文自然段

我1962年从教,1993年退休。在31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1980年前在湘潭市郊区的中小学校,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1981年进省城长沙,先后在第一师范附小和楚怡学校任教,面对的是城里的孩子。

如今,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多媒体教学进课堂,声光色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享受,课堂被演绎得多姿多彩。我们那时的课堂教学却是朴素无华,教室里只有黑板,讲台上只有书本、教案和粉筆,课桌上只有课本、笔记本和文具盒。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的脉络,如何理解字词句在篇章中的表达,如何理解课文传递的精神滋养,教师的第一道功夫就花在编写教案上,第二道功夫是在课堂上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以及答疑解惑的循序渐进上。记得当时我耗时最多的是板书设计。我认为一个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层次分明的段落、重点字词的理解、文章传递的情感都一目了然。198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板书评介》一书的六年级版收录了我《第一场雪》的板书。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的作品。这篇课文描述了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在设计板书时,我抓住“大、美、好”来突出第一场雪的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学第1-2自然段时采取引读法,教师朗读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朗读天气变化的句子,让学生有层次地掌握下雪前的天气变化情况。我以“这就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作结,点出课题,板书“第一场雪”。

学生自由朗读1、2段,领略第一场雪来临的架势。然后自学第三段,找出这场雪的特点,板书“大”。哪些句子描写了这是一场大雪呢?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从雪花的形状、雪花飘落的速度以及积雪的重量,来具体形象地领会这是一场大雪。板书下面的词语和短句:“大片大片(形状)”“一会儿就白了(速度)”“枯枝被积雪压断(重量)”。此时,学生自由朗读,并闭上眼睛想象胶东半岛上白雪铺天盖地、漫天飞舞的景象。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作者着重描写太阳出来时的美景。板书时,抓住描写静态美的词语:“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让学生领略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壮丽景象。比较“银条”和“银条儿”、“雪球”和“雪球儿”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作者由静态美到动态美的描写都使学生对什么叫瑞雪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继而道出“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最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说这第一场雪叫瑞雪?板书:“第一场雪”“十分及时”,以彩色粉笔板书“瑞雪兆丰年”。

猜你喜欢
瑞雪兆丰年理解课文自然段
瑞雪兆丰年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秋天
瑞雪兆丰年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美丽的秋天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