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的企业可持续供应链驱动机理研究

2018-12-24 10:02赵盼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

赵盼红

内容摘要: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可持续供应链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机理模型。同时选取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分析并拓展了TOE-TAM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技术特性、组织特性、环境特性对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政策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结构方程 可持续供应链 驱动机理

理论基础

(一)TOE-TAM理论

由于在社会学领域中,学者提出的可持续概念无法较好地指导企业开展科学的经营管理活动。鉴于此,本文在可持续供应链驱动模型中引入TOE模型和TAM模型,并选取技术、组织以及环境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因素。基于TRA和TPB模型,技术理念接受模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TRA模型主要以分析态度如何有意识地影响行为,其基本假设认为人具有理性,个体的实际行为由个体行为意向决定;TPB模型则认为行为意向对特定行为具有直接性的影响;TAM理论主要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用户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但未能将社会、组织等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分析范围。

学者Tornatzky和Fleischer研究发现,企业对新理念的接受通常受到技术、组织以及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TOE模型里,技术通常包括硬性技术和管理理念;组织包括企业的规模、员工数以及职权等;环境包括所处的行业、竞争状况、政府等。

就组织形式而言,供应链指的是通过链上企业组成的具有更广范围的组织形式。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不但包括供应商,还包括分销商以及消费者。当前,基于理性行为视角对技术采纳模型进行分析,并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各个模型加以有效结合,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TOE模型不但克服了TAM模型强调个人采纳行为而对组织采纳行为解释的不足,还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对TAM模型进行了补充。

(二)结构方程理论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变量的数值难以直接获取,因此需要借助潜在变量。对于结构方程来说,潜在变量指的是难以直接获取或者难以准确计量的变量。观测变量指的是能够直接加以准确测量的变量。包含潜在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结构方程与测量方程。结构方程对潜在外生变量与潜在内生变量具有的解释能力,该方程表示为:

方程中 η是潜在内生变量(潜在因变量)矩阵; ξ是潜在外生变量矩阵;Γ 是结构系数矩阵,用来表示潜在自变量 ξ对潜在因变量矩阵 η的影响;B是结构系数矩阵,用来表示结构模型中潜在因变量矩阵 η的构成因素的相互影响;ζ 是结构方程的残差矩阵。测量方程能够较好地解释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的关系。(1)式中的测量方程表示潜在变量 η、 ξ和测量变量y、x关系。

(1)式中,Y是 η的测量矩阵; AY是测量系数矩阵,用来表示潜在内生变量矩阵η 与变量Y的关系; η是潜在内生变量矩阵; δ是测量方程的残差矩阵。

(2)式中,X是ξ 的测量变量矩阵; AX是测量系数矩阵,用来表示潜在外生变量矩阵 η和其测量变量X的关系; δ是测量方程的残差; ξ是潜在外生变量矩阵。

(三)供应链可持续驱动机理

本文主要选取企业、政府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供应链可持续驱动机制。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基于此,本节对供应链可持续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国外学者Larry C. Giunipero借助德尔菲预测法得出企业供应链可持续的关键因素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政策法规;Philip Beske研究发现企业供应链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Abbott和Veroutis A研究发现绿色战略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内学者黄义俊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到环境、社会以及市场等利益相关者有助于推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性;闫高杰研究得出企业参与环保和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此外,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助于为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物质支持。

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可持续供应链指的是企业通过对组织业务流程进行有序安排,将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目标从战略角度结合,以此来实现供应链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持續供应链有助于缓解当前资源紧张和社会责任缺位的情况。鉴此,如何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有效地引导,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模型,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原理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以便企业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TOE模型中选取技术、组织以及环境特性3个方面的因素,将外部变量引入TAM模型。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包含内部环境管理、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外部供应商管理和分销渠道管理。因此,本文构建了TOE-TAM可持续供应链驱动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得出,可持续供应链的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对可持续供应链的态度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受系统可操作性的影响,可持续供应链对经营业务具有积极作用;有用认知对可持续供应链的实施也存在正相关联系,当企业员工认识到可持续供应链有助于推动个体工作时,进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就会显著增强。

(二)研究假设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一项新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其实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的技术特性主要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企业在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新理论,通过雇佣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或者通过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雇佣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精密的设备以及提供完备的服务,并对最终产品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合理的选择供应商。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技术特性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技术特性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技术特性对外部供应商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文认为,生产制造型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组织人员结构、规范的经营模式会使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活动中。此外,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主动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组织特性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组织特性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6:组织特性对外部供应商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7:组织特性对外部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文认为,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管制,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主动履行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行为,为经营赢得主动权;同业竞争企业的压力会对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迫于同行的压力,将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舆论对生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组织对企业可持续性活动的正面宣传,这有助于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此外,社会舆论还能够曝光企业不遵循环境管理及社会责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监督企业落实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基于此给出如下假设:

H8:环境特性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9:环境特性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0:环境特性对外部供应商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1:环境特性对外部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假设,结合TOE-TAM模型,可以得出可持续供应链的驱动力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三)数据来源

1.变量测量。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包含:所调研生产型企业的概况、企业TOE状况、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企业绩效。本文变量的测量量表设计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地采用已被以往文献验证了的、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测量量表;二是对文献中的原始量表做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情况。本文将企业TOE特性视为一个高阶变量,分为技术、环境、组织三个层面的因素,并将可持续供应链的管理实践分为内部环境管理、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外部供应商管理、外部可持续管理。受访者运用李克特七点度量法进行打分。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文采用单方研究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要求问卷调查的对象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情况。因此,问卷调查对象为总经理或客户经理,受访者被要求回答所有的问题。调查将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采用先电话联系征求企业管理者同意,然后通过上门调查或电子邮件进行调研。本研究的调研对象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较高,对问题的把握比较明确。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钢铁建材、电气、汽车制造等生产制造型企业。选取制造型企业原因在于此类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环境存密切关联,并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将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均纳入调查范围。

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国营企业占到样本的39.7%,民营企业占26.3%,中外合资企业占12.9%,外商独资企业占21.1%。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制造业占56.7%,零售业占7.1%,进口商/出口商/分销商占15.7%,其他企业占20.5%;从企业规模來看,小于100人的企业占到9.9%,100-499人的企业占到30.4%,500-999人的企业占到22.3%,1000-4999人的企业占到15.8%,50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21.6%;从企业资本总额来看,小于100万的企业占2.9%,100-500万的企业占5.2%,500-1000万企业的企业占21.6%,1000-5000万的企业占18.7%,5000万-1亿的企业占8.7%,1-3亿的企业占14.1%,3亿以上的企业占样本的28.8%;就时间而言,未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22.22%,0-1年的占8.2%,1-3年的占19.9%,3-5年的占21.05%,5年以上的占28.63%。

(二)信效度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量表中企业TOE特性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其中技术特性为0.933,组织特性为0.904,环境特性为0.92。可持续供应链实践的Cronbach's Alpha为0.974,其中内部环境管理为0.958,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为0.889,外部供应商管理0.967,分销渠道管理为0.926。继而进行效度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效度分析过程简要说明:量表的KMO值为0.847,Bartlett球形检验值的显著性水平是0.000,在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因子分析对该量表分析有效。对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因子,删除了部分题项,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数据的收敛效度,分析结果得到,企业绩效量表满足效度分析,此模型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分析。接着进行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估计,利用AMOS21.0软件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如图3和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1.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171份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如下:第一,技术特性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以及外部供应商管理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内部环境管理和外部供应商管理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果效应系数为0.39,对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35。第二,组织特性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外部供应商管理以及外部社会责任管理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外部供应商管理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因果效应系数为0.46,其次对外部社会责任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42,对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41,对内部环境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36。第三,环境特性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外部供应商管理以及外部社会责任管理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外部社会责任管理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因果效应系数为0.52,对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48,对外部供应商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47,对内部环境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43。

2.结果讨论。技术特性与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技术特性包括设计和研发环保产品的能力、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技术能力、不断改进环境监测的技术、在市场中推出绿色产品和服务等。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技术特性对内部环境管理与外部供应商管理的驱动程度最强,其主要原因是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崭新的技术理念,内部环境管理与外部供应商管理均需要企业具有成熟的绿色工艺与绿色创新理念。对于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而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并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改进生产工艺,可以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产品的生产安全,有助于调动企业实施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积极性。

组织特性与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通过实证得出,企业规模的越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力越强。拥有强大谈判能力的企业,其执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也相应较高。组织特性对外部供应商管理的驱动程度最强,原因主要是在管理供应商时,必须首先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另外,企业的技术特性、产品的市场状况等都是重要因素,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确认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了解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有助于提高企业进行外部供应商管理的积极性。组织特性对内部与外部社会责任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42与0.41。企业内外部社会责任管理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积累名誉资本,另一方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各项资源。与之相反,如果企业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会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组织特性对内部环境管理的因果效应系数为0.36。内部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环境保护管理等等。企业的规模与内部资源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重要因素。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员工参与以及投资者的要求,都会促使企业实施内部环境管理,实证数据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假设。

环境特性与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环境因素作为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外部压力,对外部社会责任管理的因果效应最强。对于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来说,健康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福利待遇有利于提高员工忠诚度,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因此环境因素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的驱动程度也相对较强。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企业选取供应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企业受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会监督供应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从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因素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也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对企业进行约束,这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采取主动行动能够防范政府的严格管制,另一方面环保与社会组织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有力的促进企业注重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贾亮亭.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风险研究——以上海、广州、青岛等地167家跨境电商企业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5)

2.徐维阳,宫大庆,刘世峰.基于结构方程的供应链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8)

3.谢,王婷,戴君.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36(4)

4.巩顺龙,白丽,陈晶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研究[J].消费经济,2012(2)

5.張荣兰,路世昌.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影响因素测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

6.阳长征,周永生,李慧敏.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结构方程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24)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基于SEM的电子忠诚影响因素分析
信息能力影响农户创业机会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