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新兴经济体经济腾飞关系实证分析

2018-12-24 10:02杨为勇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0期

杨为勇

内容摘要: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产物与推动力量,不仅可以给一国带来资金、产业、技术以及人才等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发挥新兴经济体追赶效应、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94-2014年11个后发国家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发现FDI水平与新兴经济体的追赶效应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因此,现有导向不是降低准入,而是合理利用外资,提高引资质量。所以,继续贯彻外资引进政策,并提升FDI投资质量,同时鼓励本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作用重大。

关键词:FDI 新兴经济体 经济发展 追赶效应

问题的提出

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使我国经济得已飞速发展,社会福利显著增加,GDP增速常年保持在6%到7%之间。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常态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与转变,我国经济增幅开始放缓,但经济增量仍然比较可观。20世纪6、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以及21世纪初的巴西、俄罗斯、南非与印度也曾经济上获得快速发展。G20当中的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等11个国家都从属“新兴经济体(简称为E11)”。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表明作为后发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经济增速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人均GDP年增长率相较全球平均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而包括巴西、印度、沙特以及印尼在内的11国新兴经济体平均人均GDP年增长率相较于全球平均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甚至一度直追全球高等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均GDP增长率。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显示,自1994-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不仅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值,也高于E11的平均增速。

长期生产率的增长往往与初始生产率水平呈负相关。后发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技术以及资本方面不具备优势。落后并不能带来生产率和经济增速的提高,单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以及资本积累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本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不同的经济学家基于不同的假设条件和模型设定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学者认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以及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有学者认为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知识总量的增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落后的生产要素并不能带来生产率和经济增速的提高,除非存在特定的先决条件。如落后国家具有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的溢出。FDI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产物和主要推动因素,不仅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一国和地区获得外部资源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的知识、技术溢出的难易程度与后发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尤其是与FDI水平挂钩。一方面,FDI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FDI技术外溢未能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本文从11个新兴经济体国家技术进步的过程出发,分析了FDI对技术溢出水平和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理论分析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被视为外生因素,即技术进步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是在市场激励的作用下经济人有意识行为结果。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相关的理论最早在由Kennedth J. Arrow在1962年提出的“干中学”模型中出现。Arrow认为,技术进步是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即资本积累间接地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进步。以促进资本积累为目的,生产者会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其生产经验日渐形成生产技术,而生产技术在生产邻域的扩散和溢出效应的推动下,使各个生产者相互学习,最终提高社会生产率;Paul. Romer在其知识溢出模型中提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互为决定性因素,即市场竞争为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提出了必然要求,同时技术进步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进而,推动技术进步的研究逐渐引起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1988年, OECD在《科技政策概要》中提出,通常情况下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发明(技术设想)、技术创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应用)和技术扩散(技术被广泛采用),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技术进步的开端是技术发明,根据技术发明的程度不同,其可分为开创性技术发明和改进性技术发明。前者是新的技术设想和概念,属于开创性的突破发现,后者是在已有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完善,属于派生改进的发明。技术发明的主要来源是科学研究与开发,科学研究与开发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等。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步骤, Joseph Schumpeter指出技术创新是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Mansfield,M.認为技术创新指的是一项技术发明的首次应用,即技术创新是将发明化为生产力并引入生产体系,是技术与生产有机结合的一种动态过程。

技术溢出效应指的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全部收益的一种经济外部效应。当前,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FDI。FDI在资本投资的经济行为中,会伴随着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等“一揽子”而扩散,即FDI会带来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东道国来说,技术溢出效应是指技术转移中的正外部经济效应。Bayoui认为,FDI进入东道国市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和示范效应促进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即当地企业通过主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创新技术,推动专业人才的流动,从而逐渐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红利。

因此,为了促进技术进步并推进经济增长,后发国家要充分强化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创新成果。可恩和莱温特指出,先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是企业能否追赶的决定性因素。其后,其他学者也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验证了“消化吸收能力”在经济追赶中的重要作用。“消化吸收能力”是指识别、吸收新的外部知识信息并将其商业化的能力,组织层次的“消化吸收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对信息的获得、吸收、开发利用。Abramovitz认为,广义的吸收能力即社会能力,是指所有促进新技术模仿或利用的因素,以及对吸收的技术进行调整、改进的能力。

实证分析

(一)基本假设及模型的建立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经济发展与增长问题,因此模型选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符号Y表示一国的生产总量,符号K和L分别代表一国的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符号A表示一国除了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以外所给经济带来的增长要素,即索洛剩余。而系数α表示资本要素产出系数,系数β表示劳动要素产出系数,其中系数α和β的取值区间在[0,1]且α+β=1。

为了研究人均经济增长发展状况,需要对(1)式进行变换处理,等号两边同时除以参数L,得到公式(2)。

其中,参数GDP表示一国经济增长率,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FDI TFP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Uit表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率(EXP)、人均资本增长率(K),即Uit=EXPit+Kit,而ri 和 δj表示待估参数,μit 表示其它无法观察到的误差项。

(二)变量指标选择与解释

变量GDP表示人均GDP的增长率,该指标越大,表明国家发展速度或者赶超发达国家的速度越快。变量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为了与经济增长速率相比较,本文选用FDI与GDP之间的比值表示,其中比重越大,代表一国的外商投资额度越高。变量TF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变量K表示新兴国家的人均资本增长率、变量EXP表示政府用于投资消费的资金增长率。本文选取了G20峰会中巴西、韩国、俄罗斯、中国、印度等11个国家的1996年至2016年数据。此外,为了降低新兴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影响,本文对政府支出EXP、人均经济增长速度GDP均采取滞后一期得出。所有数据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并且为了计量结果简洁,数据均进行对数处理,具体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计量结果及分析

为更好的说明变量FDI与经济增长GDP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分析与随机效应分析,具体计量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固定效应下,变量FDI在0.01水平下显著、变量TFP、FDI·TFP以及EXP在0.05水平显著、变量K在0.1水平显著,并且变量FDI外商直接投资、TFP技术进步以及K资本增速均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推进作用,而变量FDI·TFP交互项与EXP政府支出对经济发展起到负向影响作用。只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当FDI每提升1个百分点,而技术进步达到新兴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时,经济增长贡献表达式为:GDP=1.302-1.781TFP,即当技术进步为0.69时,经济增长率达到7.3%。在随机效应下,变量FDI、TFP、EXP、K在0.05水平下显著,变量FDI·TFP在0.01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检验效果较好,符合计量理论要求。并且,变量FDI外商直接投资系数为1.132,表明与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正向关系。虽然控制变量EXP政府支出为负,但是与资本增长率之和EXP+K的数值为0.166,仍然为正数,说明控制变量对经济发展仍然具有正向作用,但是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四)计量结果总结

计量结果显示,对于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技术进步与外资投资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外资投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3%。并且得出,外商投资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系数分别为1.302、2.891。而对于其它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而言,总体影响因素为正向,对后进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正向推进作用。但是具体到各影响因素,政府支出为负向影响,人均资本增量为正向影响,表明现阶段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依靠资本投资。

结论及启示

第一,继续贯彻外资引进政策,并提升FDI的质量。对于新兴经济发展国家而言,应当充分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吸收世界跨国企业的领先技术,以此培养本国技术优势,并通过创新的招商引资策略,提高外资质量。具体而言:首先,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使本国市场可以完全与跨国企业进行业务对接,进而更加高效参与国际生产与分工;其次,出台具有激励性质的政策,吸引外资对本国的R&D;投资力度,例如对于某些跨国企业在本国的R&D;投资与研究具有重要突破的企业,可以适当实行税收减免,或者给予特殊资金支持等;最后,增加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合作平台的模式,为跨国企业提供有利的技术施展环境,进而不断吸引外商投资;第二,鼓勵国内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通过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不仅是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转变一国经济结构以及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鼓励新兴经济发展国家的企业创新,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与提升产品质量,使传统的以资源驱动经济增长向以技术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例如,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引作用,一方面增加各国政府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出台利于科技创新建设政策,对于有技术创新的企业进行政策上的优惠。或者可以通过为各国企业解决融资发展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比如,建立专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服务体系,开发利于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产品,以解决企业负担;第三,重视人才培养,实行国际化人才战略,为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后备支持。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国家而言,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人才的发展。由于技术要与人才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新兴经济发展国家在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以及引进外资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特殊性,新兴经济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技术与管理人才,更需要懂得各国政治、法律、文化以及历史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新兴经济国家要建立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平台,并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提高国内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的帮助新兴经济国家实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Cohen, W. M. and D. A. Levinthal.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J]. P Economic Journal,1989(99)

2.Gerschenkron,A.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M ].M 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3.Thompson E. R. Cluster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nhanced Technology Transfer: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Firms in China [J]. World Development,2002(30)

4.Abramovitz,M..Catching Up,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86(46)

5.郭庆然.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与吸收能力——基于门槛面板数据模型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3,32(8)

6.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概论(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7.谭蓉娟.俄罗斯利用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Panel Data的研究[J].亚太经济,2008(2)

8.刘和东.国际贸易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与门槛效应的分析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2)

9.王宏伟,朱承亮. 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基于吸收能力视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30(6)

10.唐帅,宋维明.FDI、技术溢出与我国造纸产业的技术进步——基于DEA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2)

11.赵燕,趙增耀. FDI与经济增长:基于金融市场作用机制的研究——中美两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2)

12.蒋仁爱,冯根福.贸易、FDI、无形技术外溢与中国技术进步[J].管理世界,2012(9)

13.吴建军,仇怡.贸易、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05,12(6)

14.钟娟,张庆亮.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检验[J].财贸研究,2010,21(5)

15.唐勇,龚新蜀,卢豫.FDI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32(11)

16.约瑟夫·熊彼特,何谓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7

17.赵立斌.FDI、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新加坡的数据分析[J].经济经纬,2013(2)

18.杨先明等.国际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4

19.李斌,李倩,祁源.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与金融发展视角的门限模型检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3)

20.徐涛.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