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制造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12-25 13:10刘小群
物流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江苏一带制造业

王 娟,刘小群

(1.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3;2.江苏省人才学会,江苏 南京 21001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传统的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已经迫在眉睫。事实证明,要素投入驱动的发展模式正日益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创新驱动成为新的经济引擎。而人才正是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

“一带一路”战略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简称,它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旨在推动沿线国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一带一路”通过开放来扩大需求,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通过构建更为主动的国际合作框架,形成对国内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使得中国经济更好地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既包括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包括强调规则制度的“软联通”,但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教育的“人才联通”。人才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没有适应国际化环境的新型人才,就难以敲开别国市场的大门,难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掌握话语权。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文件,都释放出“一带一路”必须人才先行的强烈信号。

江苏作为对外开放大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号召,增进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江苏省政府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系列文件,围绕到202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的总目标,在15个重点领域内落实8个主要任务的“施工图”,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中要求与沿线国家合作过程中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其人才培养培训的工作内容包括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以及“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对教育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具体的要求。江苏制造业企业应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海外市场,加速从中低端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制造业人才现状

制造业是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同时,“一带一路”的推行,也为制造业寻求到了更加多元的海外市场,为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握住这一机遇,将会化解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会加速制造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跃进的进程。当前江苏省制造业人才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劳动素质偏低、技术技能薄弱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1.1 制造业相关领域人才存在缺口

2月14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在《指南》中对制造业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列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十大重点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及新材料这几个领域的人才缺口最为严重,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750万,电力装备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411万,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950万,电力装备人才缺口将达到909万,其他领域缺口至2020年及2025年预计人才缺口也较严重。因此,政府、学校需加强制造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列出的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如表1所示)。

表1 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 单位:万元

1.2 具有国际经验的制造业人才供小于求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必然带来国家间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潮,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发了大量的具有国际经验的制造业人才需求。2017年江苏新推出124个PPP入库项目,并从里面挑选出27个试点项目,到目前为止,全省入库项目为512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涉及交通、环境治理、住房、旅游等17个领域。如今政府积极推进的PPP模式(即政府与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降低了私人单位的投资风险,而如此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疑将会产生巨大的商机和利润,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是需要抓住的机遇。而制造业企业要想承包这些国际项目,需要具有国际经验的制造业人才来支持与管理,从而降低因缺乏国际项目管理经验而带来的投资失败等问题。

1.3 人才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不高

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经济体拥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要求劳动者具备相应的教育和技能水平。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劳动力成本进入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我国已加速趋近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开始消失的“刘易斯拐点”。

目前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所需要人才的比例呈现金字塔的结构,最下层为初级技术人才,占比最大,金字塔顶端的为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很低。制造业人才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初级技术员工多,高级技术员工少;传统型技工人数多,现代型技工人数少;单一性技术员工多,复合型技术员工少;短期速成的技术员工较多,系统培养的技术员工少。可见,制造业人才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此外,从事制造业领域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学历的人员占比较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创新领军人才存在缺口,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未来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把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战略重点,有效应对人力资源结构特别是高端研发与技能人才短缺这个制约创新发展的紧迫挑战,实现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提升“人力资本红利”,以支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变。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制造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和通晓外语的国际化人才。针对人才培养,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予以支持,同时整合学校、企业等社会各方面资源拓宽人才培养路径,有效地提升制造业人才供给的匹配性和适用性,实现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有效对接。

2.1 政府层面

2.1.1 立足江苏实际情况,坚守江苏省的定位与特色。首先江苏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要跟随《教育行动》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江苏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江苏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立足与江苏的实际情况,坚守本省的定位与特色。江苏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江苏重要的产业支撑,过去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现今中国处于知识经济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江苏依旧需要坚持本省的特色—制造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制造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江苏政府在政策上对制造业继续予以优惠与支持,比如税收优惠政策,购买服务等,让制造业企业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江苏经济的发展。

2.1.2 搭建金融机构与江苏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江苏制造业中小企业占比较大,而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具有较为苛刻的条件,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必然带来海外市场的扩展,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采取何种战略以获取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制造业一般采用的是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降低成本。制造业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引进先进的设备与人才、形成规模经济、战略联盟等。而这些途径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企业能否有充足的资金促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江苏政府应主动搭建江苏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者地区的相关金融机构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信贷服务。

2.1.3 搭建江苏高校与沿线国家的信息沟通平台。江苏政府应主动搭建江苏高校与沿线人才输入国的信息沟通平台,促进双方的进一步沟通与交流,保证交流信息的正确性、及时及畅通性。通过信息沟通平台,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双方的需求,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意见方案,并在较短时间内磨合选出最优方案和在高效率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地满足本省与沿线输入国的人才需求。

2.1.4 加大对江苏制造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江苏政府需加大对学校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往的财政教育基金更多地投入到江苏各大高校中,而对职业学校的投入较少,这是受到长期以来人们广泛重学历、轻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至今这种观念依旧占据主流地位。制造业这一行业员工需求占比较大的是职业技能技术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由职业学校培养,而目前职业学校所培养的技能技术并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国际技术技能人才的增长需求[1]。因此,江苏政府需增加教育资金在职业学校所占比例,鼓励职业学校优化师资力量、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培养出更加优秀、国际化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当然,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仅仅依靠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是不够的,具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增加是推动江苏制造业人才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江苏的应用型高校需要重视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以培育中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同样更深层次的教育所培养的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强大的智力支撑。所以,尽管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高校的资金投入也不能因此而有所减少。江苏政府可以设置公派留学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学习。

2.2 企业层面

2.2.1 与学校设立人才联合培养机构。江苏制造业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创新合作培养模式。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用工的需求决定了企业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在人才评价上最有发言权。“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这些都离不开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江苏制造业企业应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指导帮助下与学校建立人才培养机构,及时向学校传递人才需求信息,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共建、共管、共育、共评及共赢的目标,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国际技术人才。

2.2.2 树立共享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互联网共享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赵曙明(2016)指出,共享经济下,全球都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人才不再是企业所有,而是价值创造圈所有,传统的劳资关系正在逐渐改变,企业人才平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在共享经济下企业可以加快向“平台共治型”的组织运行模式、“合作共生型”的劳动契约模式、“投资共赢型”的人力资本模式及“开放共创型”的企业文化模式转变[2]。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所表现出的平等交换理念推动了个人与组织价值出现了不均衡,个人开始追逐自身价值,企业需及时作出反应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建立新型的契约合作关系。江苏制造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树立新的思维,改变传统的组织运行模式、劳动契约模式等,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2.3 发展和完善企业知识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企业员工素质的自我提升。当今处于数据泛滥的时代,如何对数据进行高效利用离不开知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制造业企业应变革传统的知识服务模式,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向员工提供知识推荐服务,对员工知识服务平台的运用提供相应的培训,促使员工能够高效的获取有用的知识,不断积累知识,从而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

2.2.4 构建和谐的企业学习文化和建立良好学习交流平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价值观等的综合,是企业的灵魂,时时刻刻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比如鼓励员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报名参加公司外的培训机构的业务培训,建立企业内部专业知识网络交流平台和科研资料室、举办各种主题的团队户外训练项目等。通过员工自身的学习以及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帮助,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专业技巧,进而提高员工的自信心、面对逆境的承受力,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3 学校层面

2.3.1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增设“一带一路”相关小语种学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对人才需求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这要求高校加快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满足国家战略与现实需求的变化。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强强联手,承认对方的课程学分,使学生能获得更优秀的课程教学。对于复合型人才,学校可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现有学科分类格局,开创符合“一带一路”背景的新型教育模式,比如在专业学习中,加入语言课程的培训,形成“外语+X”的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得到国际认证的各种资格考试,促进学生国际化[3]。

国内高校现有的外语专业只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语言种类的二分之一,同时沿线国家掌握中国语言的人才也并不多,这将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产生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加深了企业与国外的交流,小语种语言人才的稀少也带来了市场的供不应求,各大高校也纷纷跃跃欲试,开始设立“小语种”专业,但是盲目设立是不可取的。高校需要在设立过程中认真探讨小语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加入外语所在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课程学习,为建立“外语+X”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能。

2.3.2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鼓励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模式、社会文化各异,对人才的培养停留于国内的教育是无法保障人才的实效性与适宜性,鼓励人才“走出去”学习,才能更好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才能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政府设立公派留学基金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深造,高校可以通过江苏专项财政资金或者自筹资金对学生出国留学予以支持。积极与沿线国家高校共同设立留学生交流计划,对出国参加交流项目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可与资金支持,提高学生参加交流项目的积极性,同时优待来华交流的学生。

2.3.3 加强市场调研,调整办学模式。高校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在人才所在领域起到先锋作用。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注重对学生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以达到毕业后就业面广的目的,但是这也导致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差,到企业中并不能学以致用。江苏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偏向操作性强的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素质、知识应用性较差。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在人才市场上对其培养的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从而了解调研行业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整高校的办学模式,发展本校领域的专业特色,使其培养出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而,学校需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传授更加实用的制造业相关知识。同时,学校可以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素质与水平。

猜你喜欢
江苏一带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江苏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