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的问题与鱼病防控

2018-12-25 11:45浙江省杭州市东新路712号310004汪文忠
新农村(浙江) 2018年12期
关键词:鱼病改良剂鱼群

浙江省杭州市东新路712号 (310004) 汪文忠

养鱼要成功,防病是头功。鱼病的发生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养殖户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养殖技术的落后。

1.存在问题

(1)滥用药物 一是水产养殖中只有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才能保证鱼类健康生长。因此许多养殖户会在池塘中泼洒杀菌杀虫药物以保持水质清澈。如果盲目泼洒杀菌杀虫药物则很容易危害养殖鱼类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降低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升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影响鱼类的生长和产品安全。二是由于部分养殖人员缺乏科学养殖知识,不能根据鱼病对症用药或贪图一时之利使用过期药物或假药等,不但不能有效防控鱼病还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等问题。

(2)水质调控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户通常会采用增加养殖数量来提高养殖收益。但是,池塘养殖鱼群密度过高则会引起水质污染,导致水体变臭、变黑、有毒物质增加等。如果不及时清塘消毒,搞好水质调控,最终则可导致鱼病爆发,养殖效益下降。面对池塘水质问题,大多养殖户选择加入调水药、底质改良剂等药品进行调控,但收效甚微。比较高效环保的光合细菌等调控药物则由于费用较高而较少使用。

(3)预防措施 我国水产养殖的鱼病防控措施大多以治疗为主,多在发现了鱼病后治疗,缺少常规的预防措施。鱼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很弱,一旦发现鱼病再治疗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可能导致鱼群的大批死亡。所以,养殖场户如果不注重预防,对于鱼病防治是不科学不可取的。一定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和原则,认真抓好鱼病的预防工作。

2.鱼病防控

(1)改善水质 池塘是鱼类生存的场所,有水才有鱼。但是水体在保证鱼类生存的同时,容易带入病原体,因此改善水质至关重要。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池水洁净。高温季节,更要定期在池塘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与底质。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定时使用增氧机,以缓解池水溶解氧不足,定期进行塘底搅拌,有助于底质分解;科学合理施肥,以保持水质活、爽、肥。

(2)优化环境 一要对池塘、工具、苗种、饲料等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期消毒,以杀灭病菌,防止各种传染性病原菌的传播。二要针对池塘的养殖条件、气候环境制定出相应的养殖计划,以鱼群生长情况、水质条件为基础,制定出适宜的投喂计划,提供优质饵料。三要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生石灰、光合细菌、益菌素等是常用的改良剂,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改良剂改良水质,抑制池塘中有毒物的产生,防止有害细菌的繁殖,保证鱼类健康生长。

(3)科学投喂 一是弱肉强食。可在养殖池中适量投入凶猛型鱼类以提高养殖鱼类的生命力,抑制野杂鱼与病弱鱼的生长。二是消灭敌害。池塘中普遍存在的害虫,如剑水蚤、水蜈蚣、水蛙等,不仅会残杀或捕食养殖鱼类的鱼卵及鱼苗,而且害虫的繁殖与生长也会消耗水中氧气与养料。因此可泼洒硫酸铜、生石灰等药物以消灭有害水生害虫,促进养殖鱼类健康生长。三是齐头并进。寄生虫往往寄生在固定的鱼种体上,且不同的鱼类由于机体的不同,抵抗力有强有弱,所以不同鱼种混养则可防止鱼病的交叉感染。不同品种周期性的轮换养殖,则可有效减少疾病的持续蔓延。

(4)后期管理 一是在养殖鱼类市场价格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即时捕捞部分养殖鱼。一方面可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缺氧、疾病蔓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可加速资金流转,缓解养殖场户的资金压力。二是要坚持每天3次巡塘,查看水色、判断水质好坏并根据养殖鱼群摄食情况、体色判断有无发病迹象。若发现鱼群挣扎不安、采食异常、水面漫游时,应及时带病鱼、带池塘水到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捕捞期过后,要对养殖池进行严格消毒,及时做好养殖记录和总结,为养殖生产积累经验。

鱼病防控应该是预防与治理相辅相成。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水质调控、科学投喂、疾病防控等,通过养殖记录来掌握鱼病发生规律,采取有效和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渔业生产高效丰收。

猜你喜欢
鱼病改良剂鱼群
滴灌条件下条施钙基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的改土效果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石灰和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人工鱼群算法在雷达探测器射频端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鱼群漩涡
朱梦琪??《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