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nography的黄精利用技术态势及热点分析

2018-12-25 11:12邓欣梅时勇陈小军肖清明黎宇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专利权人黄精专利申请

邓欣 梅时勇 陈小军 肖清明 黎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长沙 410205)

黄精为黄精属(PolygonatumMill.)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常以根茎入药。该属植物全球大约有40余种,我国约有31种[1]。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了三种黄精的“原生药”为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Coll. 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和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民间根据其形状不同,分别称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2]。中医认为黄精味甘,性平,具有养阴补气、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在我国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精中含有多种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醌类、生物碱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其中黄精多糖是含量最高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研究[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等多种功效,同时黄精多糖在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人体记忆力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4-6]。除药用价值外,黄精还可食用、观赏,是一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具有开发前景的植物。随着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黄精作为传统中医药产业的一部分已经进入飞速发展期。但在黄精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杂乱、生产工艺及制剂水平较低、研究开发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7]。

专利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在科技研发、情报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专利数据库平台对相关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可以获知该领域的整体发展态势,发掘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高产发明人及核心技术,进而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创新热点等提供重要参考[8,12-17]。本文利用Innography国际专利分析平台对黄精专利的技术态势和热点进行系统分析,了解黄精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黄精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竞争情报。

1 数据与方法

参照单美玉等[18]方法,采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进行黄精利用技术态势分析。采用@(abstract,claims,title)“polygonatum”or“rhizoma polygonati”or“sealwort”or“solomon′s seal”作为搜索词进行搜索。截至2017年9月24日,检索到黄精相关专利20 754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简单同族筛选,共得到17 116件同族专利;发明由4 347个组织机构、18 323个发明人完成,发明人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9个IPC部,专利申请共在22个国家和组织内实施。

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专利情报分析中常见的图表分析方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在分析工具的选取上,则综合应用Innography分析模块、MSExcel2007和Origin8.0等进行统计分析[19]。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精专利全球布局分析

2.1.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截至2017年9月24日,全球共申请黄精相关专利20754件。图1是专利申请的年度趋势图。因专利从申请到公开需要1-3的时间[20],所以2016年和2017年的专利申请的数据仅供参考。

从图1中可看出,黄精相关专利从2012年开始被大量申请,尤其是在中国表现特别突出。2012年开始,我国在黄精利用方面申请或授权的专利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其中申请专利数由2011年550件迅速增加至2015年的2 928件,5年间翻了5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对黄精的研发与应用力度取得了重大进展。

图1 黄精专利申请年份趋势图

利用Innography专利状态筛选功能,得到该领域有效授权专利2107件,分别在22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申请,如图2所示。大部分有效专利公开时间在2011-2014年,在此之前公开却还在维持的专利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选择性地维持其核心专利,例如还有1998年公开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中。此外,从图中可明显看出,绝大部分的有效专利都在中国地区申请或授权,说明黄精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1.2 专利技术来源国与技术应用国分布 黄精技术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其中来源于中国大陆发明人的专利共19 916件。这说明中国大陆是黄精相关技术的主要研发国家,且发明人也非常重视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图2 黄精有效专利年份趋势图

专利技术应用国主要体现出专利权人需要在哪些国家、地区和组织保护其发明[21],也反映了该发明未来可能实施的国家、地区和组织。黄精相关技术的20 754件专利共在22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申请,且主要集中分布中国大陆、韩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和组织(图3)。其中在中国共申请专利19 904件,已获授权3 510件,说明中国是黄精技术的重点布局应用地区,这可能与黄精在中国地区的大面积栽培种植和利用有关。

从图2还发现,近20年各国在中国申请的有效专利数量有小幅增加的趋势。但迄今为止,91.8%的有效专利由中国发明人掌握。这说明虽然其它国家和地区有意加强在华专利的保护,但对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并未形成技术壁垒。

图3 黄精专利申请前10位国家地区和组织分布

2.1.3 黄精专利IPC分类 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是世界通用的专利分类系统,可用于分析专利结果中的主题分布[22]。通过对专利IPC主分类进行统计,发现主要91.6%的专利分布A类生活必需品部中,包括医学和兽医学、卫生保健,食物和食品原料、治疗方法等,在C类化学部也有7%的专利申请,如生物化学、啤酒、烈酒、葡萄酒、醋、微生物学、酶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图4)。

2.2 专利竞争力分析

2.2.1 专利权人 利用Innography竞争力分析功能,对全球研究黄精技术的专利权人进行竞争力分析,一般可从专利权人气泡图中挖掘出此领域最有潜力的专利权人(图5)。从图中可看出,中国大陆处于绝对技术领先地位,包括青岛亨伯仪器公司,青岛华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江Healming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公司是主要专利权利人。

2.2.2 专利权人申请专利量分析 在黄精领域,国内专利权人申请专利突出,如青岛亨伯仪器公司,青岛华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江Healming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等,排在前两位的都是青岛的企业,说明青岛在黄精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2.3 专利权人研究机构分析 从整体上看,黄精技术专利申请主要以企业为主,高校和研究所在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说明黄精在国内已形成较成熟的需求体系,但高校和研究所进行相关的研究还不足。

2.3 核心专利分析

2.3.1 黄精技术核心专利 对检索结果进行专利强度筛选,筛选出专利强度≥70%的专利,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同族扩增,得到55件核心专利,且大部分的核心专利布局在中国,韩国、美国和加拿大有少量专利布局,所有的核心专利都在保护期以内。从专利技术来源来看,几乎所有的核心专利也都来自中国大陆,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黄精的核心专利来源于国外但并没有在来源国应用,说明已经有国外公司注意到中国是黄精的主要应用市场,因而针对性的在中国申请专利保护。

图4 黄精专利IPC分类

图5 黄精技术全球专利竞争力分析图

图6 黄精核心专利技术分布点

2.3.2 核心专利技术点分析 从图6可看出,黄精核心专利技术点主要集中在传统草药方剂、其他酒精饮料的制备、黄精提取物、药物制剂等方面。说明黄精作为传统中药目前主要用于药物开发,但也有向食品饮品开发等方向应用的趋势,可作为黄精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

3 结论

黄精技术领域,全球共申请黄精利用相关专利20 754件,从2012年开始被大量申请,尤其是在中国表现突出。从专利全球布局来看,黄精相关技术的20754件专利共在22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申请,但绝大部分布局在中国,说明中国是相关技术的重点布局应用地区,原因可能是黄精是中国的传统中药材,主要在中国大陆种植和开发利用。

从专利权人来看,在黄精领域,国内专利权人中,青岛亨伯仪器公司,青岛华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江Healming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等申请了较多的专利。

从黄精相关专利IPC主分类来看,申请专利主要分布在A部-人类生活必需(医学)中;此外,在C部化学也有少量专利申请,如突变或遗传工程等。利用Innography专利强度指标功能,判断黄精技术研究领域专利价值,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核心专利55件,其中中国专利有47件,可见在黄精技术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不仅占据者数量第一,其专利质量也是第一。

在黄精技术研究领域,除了传统的草药配方,提取黄精的活性产物等,通过黄精进行含酒精饮品的开发也是申请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专利权人黄精专利申请
基于动态博弈的企业专利诉讼研究:动机与诉讼收益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拒绝许可行为的反垄断规制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中国交建3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