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18-12-25 12:24李志超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0期
关键词:麦粒格子过程

李志超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将新知识融入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要把握好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会抓住要点,促进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并能够将知识加以应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

一、重视课前提问的巧妙设计

思考是由问题引起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就要提问。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如果学生在思想上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求知的渴望,就不会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课前问题设疑激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在古代,一位国王要奖励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两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里放上四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的二倍,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那么,象棋的发明者能够实现他的愿望吗?再如,一张报纸就会带你登上月球,你相信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概率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在某商场的有奖销售中,凡购满100元就获得一张奖券,多购多得。1000张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那么中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以此引入课题,将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解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二、关注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奇思妙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发现很多奇思妙想,教师要关注并提炼出这些有趣的想法,适时进行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转变了教师角色。当学生的思路开启时,有了学习的灵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过程会让教师和学生体会到教与学的快乐,而更大的受益者还是学生。

学习兴趣具有动机的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最活跃、最有促进作用的心理因素。兴趣作为学习的先导,是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开发智力的前提,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都以此为基础。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动力之火,才能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要允许并引导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最初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要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下面这个数列问题:

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为q=2,且a1a2a3…a30=230,则a3a6a9…a30=?

这个问题可以从基本公式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使学生发现这一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这是在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已学过的知识应用起来,找到更多解决問题的办法,再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可通过多种办法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尝试多种方法。这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逐步学会有根据地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推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也会从中受益,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阅读数学

阅读不是语文课的专利,在数学课上同样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是一个预习的过程,是为了对将学习的知识做一个初步了解;课后阅读是要进一步理解教材,是在初步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做一个全面的回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无论是课前阅读、课后阅读还是课堂上的阅读,都是一个学生自主理解、打开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在阅读中深入思考的习惯,数学的自主学习就不再是难事了。

五、重视数学反思

教师要反思,学生也要反思。教师要反思每节课有哪些优点、哪些遗憾,反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从表象过渡到了抽象计算,是否知道如何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思维能力。教师要透过这些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反思,要让学生能够问自己: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需要再探讨一下,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等。教师和学生不但要能钻进教材,还要能钻出教材,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当然,学生的反思习惯需要教师的积极关注和耐心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善于引导,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经过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等思维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广大教师应不断探索、积累和总结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自主探究式学习应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自始至终都追求的一种教与学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麦粒格子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谁偷了麦粒
蚂蚁和麦粒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从麦粒到面包
格子衣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麦粒儿的承诺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