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一年级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18-12-25 12:24阮琦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习惯微信信息技术

阮琦

在小学阶段,谈起最想任教的年级,很少有教师会选择一年级。不爱教一年级的理由多样,但有一条是共同的——起始年级教书育人的“事无巨细”让教师很疲惫。那么,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是否可以借力信息技术,在这个微时代下,让语文教学更加从容呢?实践证明,完全可以。

一、开发“微产品”,强化语文学习习惯达成

一年级,习惯养成是重中之重。入学前三个月是学生基本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相比日复一日的“碎碎念”,开发一组语文学习习惯的系列“微产品”似乎可以更有效。微产品,即微课堂产品,在文字风格上力求活泼生动,并加入新媒体元素,力求一段视频讲清楚一个语文学习习惯,并能起到较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一年级基本语文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堂上的坐、立、行习惯(如坐姿端正、点名起立、举手发言等)、阅读习惯(如书本的摆放、翻页的方法、阅读的姿势等)和书写习惯(如书写坐姿、握笔姿势、标注方法等)。教师可以用手机拍摄,制作成3分钟左右的视频微课,作为学生本学年习惯养成期的好范例。微课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播放,随时随地播放。显然,学生对这种“同伴教育”喜闻乐见,而教师只需与学生及时互动就可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

二、积累“微素材”,丰富语言表达资源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它多是感性的,能引导学习者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来发现生活的美,培养语文的情怀。看春天,留意新燕子口中的春泥;看夏天,念起杨万里笔下接天的莲叶;看秋天,遥望满盈的圆月又远寄乡思;看冬天,欣赏飞舞的“银蛇”、满树的“梨花”。“世间万般美好,我在其中”,这种发现美、记录美、感恩美的能力要从小培养。更长远地说,可以为以后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在一年级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常见的手机APP,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相比微博,图文并茂、随时随地能记录的微信,更是开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的新方式。这种人人都可以成为播报者的心理,也更容易让一年级学生接受和认可。微信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是目之所及、耳之所闻,也可心之所念、思之所想。此外,学校教师布置的语文综合作业后的成果记录,也是素材库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例如对于在教师带领下完成的系列活动,学生可以借助“美篇”“WeicoNote”或“指尖秀”等朋友圈图文音乐编辑分享工具,甚至是个人公众号,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素材记录和分享。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做起,“建库储宝”,日后不仅是一笔丰足的习作素材,更是一份宝贵的成长礼物。

三、聚焦“微现象”,关注个体能力发展

一年级语文教学,识字、写字和朗读是重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关注生本呢?在此,向大家分享如何用好几个手机APP,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困惑,服务于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见表1)。

经过一学年后,学生们学习语文更自信了,尤其是爱上了朗读。学生中有的走进了北仑广播电台成为美文的诵读者,有的登上浙江电视台参与六一晚会的表演与主持。学生们的语汇积累丰富了,课堂表达时常妙语连珠,造句写话的思维更开阔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效果明显。

四、搭建“微平台”,推动班级经典共读

1.“班班有读”缘起

微信平台上有一个“作文导师团”的公众号,第一期在全国报名入选的100个班级开展“班班有讀”活动。在“作文导师团”的引领下,每月指导精读两本书,通过推广儿童阅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团队的宗旨是“以花的心态,做根的事业”,基本操作模式如图1所示。

2.“班班有读”初实践

刚开始共读的一周,笔者每天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读两页故事(图+文)。然后制作好“美篇”,分享每日的读书进展。然而,学校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所以一周后就采用了网络共读的方式。即每天六点半到七点,师生相约在微信群里开始“直播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讨论、交流。家长可以参与进来,成为家中在教师引领下的半小时亲子共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读书需加油,成效需喝彩。鼓励学生把阅读身影、进度、大花脸、鱼骨图随手一拍,发个朋友圈。众人点赞,化成学生的持续动力。每天再将这些共读的过程进行收集整理,用美篇记录下来,既是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家长们的肯定,又是共读共学共进的好方法。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因为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扶持,一路前行。每天的微信朋友圈贴图,只是小小的一个赞,也会让学生收获阅读的肯定和喜悦,从而获得更大的阅读动力;而对某一个问题的共鸣和探讨,可能会从此打开学生思维的窗。笔者希望活动能这么一直坚持下去,用经典涤炼学生的心灵世界,用经典美绘学生的成长年华,用经典温暖学生的一生。

因为有着信息技术的助力,笔者在教一年级时比以往更从容了。“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微”相伴的一年级虽不倾城,但却很美好。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习惯微信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习惯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