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理实相生”的教育

2018-12-25 12:24徐吉志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信条真善美张家

徐吉志

笔者拜读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2期的卷首语《行者 学者 智者》一文,很受启发。下面,从“理实相生”的角度,谈谈如何成为一位教育的行者、学者和智者。

要做教育的行者。教育是一场修行,教育者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执着,要坚守崇高的教育信条,并努力使之升华为学校的文化和理念。学校教育信条的提炼,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小学(以下简称张家楼小学)为例,通过关于教育信条的大讨论,确立了“至真至善至美,立德立行立言”的辦学理念。该校在国旗下讲话和教师例会上开设了“道德讲堂”栏目,让师生在此平台上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动之事,讴歌真善美的行为;开展 “真善美”教育的大讨论,在师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这使学校教育变得可见、可触,而且教育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培养“至真至善至美,立德立行立言”的人)。一个看似宏大无边的问题,就这样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落小、落细、落实、落地!

要做教育的学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一泓取之不尽的“长流水”。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师不可能什么都去学,什么都明白。为此,学校要更加注意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加强专业学习,并尽力做到一专多能,多层次开发源于自身专长和爱好的师本课程,努力成为课程的专家,成为“授之以渔”的引路人。如张家楼小学在确立了“真善美”教育理念后,就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了认真梳理,理顺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至真课程、至善课程和至美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同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出了剪纸、十字绣、葫芦丝等26项师本课程。这不仅有效充实了学校“真善美”的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水平,促使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要做教育的智者。作为理性的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来评判当下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智慧不是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也不是掌控新技术、新产品的手段,而是拥有一份坚守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的初心。如张家楼小学近六年来一直坚守“真善美”的教育理念,从真善美的生态课堂研究做起,一路走来,如今已建立起完整的真善美课程体系,形成了真善美的办学特色,并在区域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校史和独特的文化,但只要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信条,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扎根教育沃土,做教育的行者;信仰专业的智慧,做教育的学者;严守“理实相生”的信条,做教育的智者,就一定能守住教育的“青山绿水”!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信条真善美张家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居家信条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相同的人生信条 不同的人生追求
秀秀台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摄影家张家让眼中的锦屏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