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

2018-12-25 10:57刘锋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防控对策非洲猪瘟

刘锋

摘 要:非洲猪瘟具有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对养猪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提出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以期能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046-0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具有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对养猪业危害较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疫的动物疫病。1921年非洲猪瘟疫情首次发生在非洲的肯尼亚,1957年传到欧洲,随后在2012—2017年相继传到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俄罗斯等国家。自2018年8月3日确诊辽宁省沈阳市发生非洲猪瘟疫病以來,截至目前已经确诊发生了3例非洲猪瘟疫病,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和具体防控措施总结如下,以期能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帮助。

1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意义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8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由于非洲猪瘟疫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所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成为了预防和阻断疫情发生的重要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存栏生猪43503万头,猪肉年产5299万t,由此可见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一旦非洲猪瘟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将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加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阻断和扑灭非洲猪瘟传播,对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该充分认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提高非洲猪瘟防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加强协作,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2 传播途径

根据非洲猪瘟的发病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目前流行的以亚急性和急性为主。急性非洲猪瘟在初期临床表现为高烧,随后出现食欲不振、咳嗽、畏寒、无法站立,耳、腹、尾巴等皮肤出现紫色出血块,剖检可见淋巴结、肾、心脏等出血;亚急性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表现类似,剖检可见淋巴结、肾脏出血,脾脏肿大且出血。

目前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疫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一是生物媒介传播。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在空气中传播距离有限,而病毒的传播方式又是直接接触,所以生物媒介对非洲猪瘟病毒传播起到的主要推动作用。研究表明,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者和携带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其体内持续感染长达5年。二是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非洲猪瘟跨区域传播的重要原因;存在蛋白的环境是非洲猪瘟生存的良好环境,人类活动将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污染物带到其他区域,然后被生猪接触到,随后其他区域发生了疫情。

3 防控对策

3.1 强化免疫,加强消毒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在每年春秋季重大动物防疫时,要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对各养猪企业和养殖户进行强制免疫,实现“乡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畜、畜不漏一针”的防疫目标,高标准高质量的保证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帮助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建立日常消毒制度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养殖场内蚊虫数量,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

3.2 提高认识,做好监督、监测工作 由于非洲猪瘟具有猪急性、高传染性以及高病死率等特点,对养猪业危害较大,且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所以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疫工作,加强宣传,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非洲猪瘟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各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按时按质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非洲猪瘟监测任务,特别是在国家疫病测报站和边境疫病监测站的县市疫病防控机构,要及时采样送检的同时,还要做好本辖区的猪瘟监测工作,为及时掌握动物疫病免疫状况、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科学分析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提供了有效保障。

3.3 加强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防控技术的研究 非洲猪瘟作为外来动物疫病,对在曾经发病国家如何成功控制的背景知识等了解有限。因而,应加强在非洲猪瘟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技术、防治技术、控制策略、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疫苗探索等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储备。目前,以国家外来病中心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实施了多项针对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课题,为国家非洲猪瘟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3.4 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认知水平 从业人员对非洲猪瘟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是早期发现疫情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从业人员对该病认知缺乏的问题。培训对象应重点包括最先有可能接触到疫情的所有人员,尤其边境省份和沿海港口周边从业人员。由于疫情传入具有不确定性,培训计划应尽可能涵盖各类兽医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王之磊,张加勇,刘丰,等.浅谈黑龙江省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8):8-9.

[2]黄水交,谢侃.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6,38(01):19-21.

[3]王华,王君玮,徐天刚,等.非洲猪瘟的疫情分布和传播及其控制[J].中国兽医科学,2010,40(04):438-44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防控对策非洲猪瘟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