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8号”在古田县卓洋乡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12-27 06:08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农业服务中心352264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总用秧龄结实率

陈 燕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农业服务中心 352264)

“中浙优8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采用“中浙A×恢T-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2011—2012年由福建省种子总站引进试种,2013年2月该品种通过福建省品种引种认定[编号:闽种引稻(2013)第002号],同年被引入古田县,成为了当地主推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古田县卓洋乡地处福建省宁德市中北部,海拔600~700 m。为做好实施“五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古田县卓洋乡于2014年对“中浙优8号”在不同海拔的4个村进行了引种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为17.4 hm2,表现出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受到了当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2015—2017年“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累计种植面积达1 300 hm2,为全乡发展优质稻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促进“中浙优8号”在古田县卓洋乡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拟将该品种在古田县卓洋乡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1 种植表现

1.1 产量表现

2014年卓洋乡引进了“中浙优8号”并进行7个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平均单产为9.48 t/hm2,产量居所有参试品种第1名,比“宜优673”(CK)增产12.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同年在卓洋、林前、沽洋仔、秀峰4个村合计示范种植17.4 hm2,经古田县农业局组织的专家组抽样考评、实割验收,该品种产量分别为9.31、8.84、8.59、8.43 t/hm2,见表1。2015—2017年全乡累计种植“中浙优8号”1 300 hm2,通过对实行定点挂钩的12家农户进行实割验收,三年平均产量分别为9.16、8.66、9.92 t/hm2,其中卓洋村一农户2017年产量最高(种植面积0.71 hm2)达10.31 t/hm2。经实践总结,“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4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及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表1 2014年“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示范种植表现

1.2 农艺性状

“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种植,表现为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挺直,长相清秀,分蘖力强,茎秆粗壮,较耐肥,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2014年“中浙优8号”参加卓洋乡7个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高129.8 cm(与对照“宜优673”相近),有效穗数214.95万穗/hm2,穗长27.4 cm,每穗总粒数191.6粒,结实率89.1%,千粒重26.8 g。同年“中浙优8号”在卓洋、林前、沽洋仔、秀峰4个村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株高127.4 cm,有效穗数216.3万穗/hm2,穗长27.1 cm,每穗总粒数190.6粒,每穗实粒数163.1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6.6 g,见表1。

1.3 生育期

2014年,“中浙优8号”参加卓洋乡7个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于4月26日播种,5月28日插秧,8月11日始穗,9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150 d,比对照“宜优673”长3 d。同年“中浙优8号”在卓洋、林前、沽洋仔、秀峰4个村示范种植,该品种于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8月上旬齐穗,9月20日—25日成熟,全生育期148~155 d,见表2。示范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的全生育期天数易受海拔高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1.4 抗逆性

根据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认定公告,“中浙优8号”感稻瘟病,但在2014年稻瘟病大流行的背景下,该品种在卓洋乡示范种植,均未发现有稻瘟病发生,但稻曲病、纹枯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在环境通透性较差、湿度较大的山垅田,发病较重,而在环境通透性较好、光照充足的田块,仅有轻度发生。经综合分析,“中浙优8号”的总体抗性较强。

表2 2014年“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示范种植的生育期表现

1.5 米 质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1年检测,“中浙优8号”的糙米率82.8%,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3.1%,粒长6.9 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为19%,垩白度2.9%,透明度为1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4.0%,蛋白质含量9.9%,稻米综合品质好,冷饭不回生,米饭香味浓、食味佳,综合评价达国家二级优质食用稻标准。

1.6 适应性

“中浙优8号”经2014—2017年在卓洋乡进行多点大面积试种及示范推广,在高山梯田、低海拔平原田、山区田、山垄田、沙性田、烂泥田种植,均表现为高产稳产,且凡能种植“宜优673”“甬优”系列、“Ⅱ优”系列水稻品种,且海拔在780 m以下的田块均可种植“中浙优8号”。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由于“中浙优8号”具有一定感温性且后熟期较长,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软盘育秧,并适当提早播种,以利于成苗保根、防伤流、促返青、早分蘖和延长营养生长期,从而提早成熟,并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同时,若采用湿润育秧,应培肥秧地、精做秧板,并做到稀播匀播、及时追施促蘖肥和起身肥,以培育多蘖壮秧[1]。值得注意的是,“中浙优8号”在高海拔山区种植,在提倡早播的同时,最好采用薄膜育秧,这样既可阻止寒害烂秧,又可确保安全齐穗;若采用露地育秧,应选择在温暖的晴天催芽播种,切忌在低温、阴雨天气播种,以免造成烂种烂秧,降低成苗率。“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种植,一般高山地区应于4月中下旬播种,低海拔地区应于5月上旬播种;若作瓜菜后茬稻种植,力争在6月15日前后播种。

2.2 适龄早栽,合理密植

高山地区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秧苗生长较缓慢,移栽秧龄可适当长些,反之应提早移栽;同时还需结合播种量确定适宜移栽的秧龄,密播的应早插,稀播的宜迟栽。一般高山地区秧龄在30~35 d,低海拔地区秧龄在25~30 d,作瓜菜后茬稻种植的秧龄应在25 d以内。

“中浙优8号”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较耐肥,一般移栽密度为23 cm×23 cm或30 cm×18 cm,基本苗数宜插足18.5万穴/hm2左右,肥力较低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力争有效穗数在210万穗/hm2左右。

2.3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中浙优8号”植株挺拔、耐肥抗倒性较强,总用肥量可比“中浙优1号”增加10%左右,且要注意不偏施氮肥,搭配增施磷钾肥。总的施肥原则:移栽前1 d结合耕整耙田施足总用肥量的60%作基肥;插秧后10 d左右结合中耕除草早追肥、早管理,一般追肥量为总用肥量的30%左右;中期控、后期补,可依据大田秧苗长势灵活追肥,追肥量约为总用肥量的10%。

“中浙优8号”在卓洋乡种植的具体施肥策略为:土壤肥力中等的田块,施足水稻专用肥(N-PK=13-5-7)900 kg/hm2+氯化钾3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10~12 d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90 kg/hm2,拔节后幼穗分化3期左右依苗情长相适施巧施穗肥,一般追施尿素60 kg/hm2+氯化钾75 kg/hm2。

2.4 科学管水,促根健株

控水、促根、健株是“中浙优8号”高产栽培的关键。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除在施肥、治虫和抽穗扬花期需保持浅水层外,其他时期的水管均采取浅水插秧、寸水返青后让其自然落干、再灌浅水、再落干这样反复交替的灌溉方式,以有效排除田间有害物质,增加土壤通透性,确保根系和分蘖苗的健壮生长,达到减轻病虫害发生、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植株倒伏、提高结实率、增加籽粒饱满度等效果[2]。断水时期以收割前5~7 d为宜。

2.5 加强病虫防治,确保高产优质

推广种植“中浙优8号”,应重点做好“三虫一病”(即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同时应注意预防穗颈瘟、稻曲病的发生。具体操作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因地制宜地结合田块实际,及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对症下药防治,以确保高产、优质、丰收。

猜你喜欢
总用秧龄结实率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一张砂纸
播种移栽期对钵苗机插杂交晚稻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
颜色
颜色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秧龄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钵苗机插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