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猕猴种群特征及其保护

2018-12-27 11:19番玉买李宏刚胡桓嘉滕萍王勒端李月体
西部林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德宏州猕猴保护区

番玉买,李宏刚,胡桓嘉,滕萍,王勒端,李月体

(1.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云南 芒市 678407;2.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芒市 678400)

猕猴(Macacamulatta)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1]。猕猴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从热带至温带地区均有分布,是世界上地理和生态位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2]。全世界共有 6 个猕猴亚种,主要在亚洲分布[3],在云南分布的为指明亚种(Macacamulattamulatta)[4]。猕猴一直以来是全球灵长类动物研究的热潮,国外集中于物种鉴定[5-6]及分类的系统研究[7-8],而国内主要集中于种群分布、栖息地选择等方面进行生态学研究[9-11]。云南省气候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灵长类动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一[12-13]。通过前人调查发现,云南省猕猴数量达59 237只,广泛分布在全省各地州[14]。猕猴在德宏州全境都有分布,是德宏州重要的保护动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德宏州辖区内的野生猕猴种群数量、栖息地、分布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调查,为猕猴的科学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德宏州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向南延伸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97°31′-98°43′E,23°50′-25°20′N之间。全州最高海拔3 404.6m,最低海拔210.0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分明;气候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充足,霜期短,霜日少;年降雨量1 400-1 700mm,森林覆盖率67%。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全州共有野生动物719种,野生高等植物6 033种,为野生猕猴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调查方法

1.2.1 半结构访谈

以德宏州林业局1984年猕猴考察结果和全州各县(市)野保办近年来野生猕猴肇事补偿情况为基础,结合德宏州各县(市)林业局最新森林分布区域和植被类型了解猕猴的大致分布区域,确定德宏州辖区内5县(市)37个乡镇为调查地点。制定访问调查表,对当地居民、护林员、放牧人进行访问,登记看到或听到猕猴信息的时间、地点及猕猴的种群数量,并了解猕猴栖息地、分布地点、与当地居民相互关系等情况。

1.2.2 路线调查与定点观察

2017年1月至12月开展访问调查过程中获得猕猴活动信息,立即采用活动路线调查法在该地进行实地跟踪调查。在跟踪调查过程中,聆听猕猴的叫声,观察猕猴觅食排便等活动痕迹,根据猕猴活动范围、叫声、觅食范围、排便等信息来确定猕猴的数量。同时,在了解猕猴的种群数量和大致分布状况后,对野生猕猴食物源以及与当地居民关系较为紧张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该区域内有野生猕猴喜食的植物种类、物候状况及其分布情况;掌握野生猕猴的活动路线,在猕猴喜食植物附近蹲守调查。根据半结构访谈、活动路线和食物源定点调查的结果,确定实地调查的地点为:芒市的五岔路乡芒傍村;陇川县的王子树乡王子树村、帮东村、罗浪村、曼亚河村及护国乡杉木笼村;盈江县的芒章乡银河村、新城乡邦瓦村;梁河县的大厂乡大生基村、芒东乡平坝村。

1.3 数据处理

野生猕猴种群数因季节不同而异。在德宏州,在食物充足的7-12月,猕猴群数少,个体数量大;在食物短缺的1-6月,猕猴因争夺食物导致分群,群数多,个体数量相对减少。猕猴群数以1-6月调查结果为上限,7-12月的调查结果为下限,确定该区域内野生猕猴的群数。在种群数基础上,采用每个调查地点访问2-3人,用访问结果的下限平均数为下限,上限平均数为上限,得到平均猴群大小,确定该地点野生猕猴的个体数量。

为了避免调查结果的重复,在查清每个猴群的活动区域后,用GPS确定活动区域内的海拔、坐标,记录下该区域的小地名,并在1︰500 000地形图上标注,绘制出德宏州猕猴分布区域图。

以自然村为单位,根据野生猕猴每年盗食当地居民农作物的次数及经济损失来评价相互影响程度,分为影响较小、一般、严重3个等级。野生猕猴1年盗食农作物低于2次,经济损失低于1 000元的为影响较小;1年盗食农作物2-5次,经济损失1 000-5 000元的为一般;1年盗食农作物5次以上,经济损失大于5 000元的为影响严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群分布

在调查过程中,用GPS确定猕猴分布区域内的海拔、坐标,将猕猴的分布区域标注在1︰500 000的地形图上(图1)。全州5县市37个乡镇均有猕猴分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国有林及集体林,占全州猕猴总数的94.5%-95.3%。其中,保护区有53-83群2 571-2 927只,占总数的36.8%-36.9%;国有林有56-86群2 425-2 717只,占34.2%-34.7%;集体林有46-66群1 642-1 883只,占23.5%-23.7%;其他5.5%-4.5%零星分布于州际、县际、乡际及河流流域。

2.2 种群活动

猕猴居住地较固定,喜爱在山地、河谷或山溪两边的悬崖峭壁的平台上或凹处,繁殖大多在居住地,夜宿在居住地或居住地附近高大的树冠上。居住地自然条件特征为:地势高峻,人畜干扰少;向阳背风,阳光充足;附近食物丰富,距水源近;环境偏僻,隐蔽良好;具有防雨、防敌、防干扰的地方[15]。

图1 德宏州野生猕猴分布范围(比例尺1︰500 000)

猕猴觅食范围大,距离居住地少则几千米,多则几十千米。其特征为:野生花果分布集中,数量大;森林密度大,靠近岩石山崖便于隐藏和躲蔽天敌;远离村庄,人为活动少的地方。猕猴白天除取食外,大部分时间用于玩耍栖息,活动地多在岩石峭壁、峡谷峭壁、悬崖顶部、高大树冠、山涧巨石。

调查发现,猕猴与人类的冲突日趋频繁,主要盗食玉米、水稻、甘蔗、草果、核桃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由于过度采伐林木、开垦山地,大部分天然林被改造成人工林,猕猴活动范围缩小,野外食物匮乏,致使猕猴种群数量减少,有的乡镇几近灭绝,如2009年还有猕猴活动的梁河县平山乡天宝村、囊宋乡的芒东村,现已很难看到猕猴的活动踪迹。猕猴分布的37个乡镇中,有猕猴肇事、盗食庄稼事件的有11个,占总数的30%。其中陇川县王子树乡、护国乡;芒市五岔路乡;盈江县新城乡、芒章乡;梁河县大厂乡等6个乡镇受害较为严重。

2.3 种群数量

根据访问调查结果,统计出德宏州野生猕猴种群数量,在德宏州辖区内37个乡镇74个村委会有野生猕猴分布,野生猕猴的种群数量为166-252群6 988-7 927只,其中:芒市9个乡镇41-64群1 439-1 652只;梁河县6个乡镇16-24群550-630只;瑞丽市4个乡镇8-13群540-585只;陇川县7个乡镇34-49群1 186-1 343只;盈江县11个乡镇,67-102群3 273-3 717只(见表1)。与1984年全州59个公社野生猕猴考察结果243-291群5 786-6 743只相比,德宏州野生猕猴数量有所增加的原因为,一是1984年的交通、通信条件较差,利用10余天时间完成调查,时间较紧;二是仅对全州59个公社进行调查,可能是当时没有调查全面。根据定点调查结果,陇川县王子树乡王子树村、曼亚河村、罗浪村、邦东村共有野生猕猴9-13群410-464只;护国乡杉木笼有村4群150-160只;芒市五岔路乡芒傍村2-3群125-135只;盈江县芒章乡银河村有4-6群185-215只、新城乡邦瓦村有2-3群45-50只;梁河县大厂乡大生基村有3-6群100-110只,芒东乡平坝村有2-3群40-50只,上述乡村共有野生猕猴26-38群1 055-1 184只。实际调查结果与走访调查的26-38群1 055-1 184只基本相符。

3 结论和讨论

3.1 结论

自2017年1月至12月,对德宏州74个村委会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开展了74条线路调查及10个定点观察,基本确定了该区域内猕猴分布的种群为166-252群,共计6 988-7 927只,其中:芒市41-64群1 439-1 652只;梁河县16-24群550-630只;瑞丽市8-13群540-585只;陇川县34-49群1 186-1 343只;盈江县67-102群3 273-3 717。通过半结构访谈的问卷调查,获得了200份问卷,进一步掌握了该区域内野生猕猴的生境及种群威胁因素。

表1 德宏州野外猕猴分布及种群数量

3.2 讨论

(1)种群数量、个体数量和种群规模 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内猕猴分布的种群有166-252群,共计6 988-7 927只,较之1984年猕猴243-291群、5 786-6 743只的调查结果相比,呈现出种群减少、个体数量增加的态势。其原因有几点:一是调查条件和调查方式不同导致数据结果有偏差。1984年的交通、通信条件较差,调查组利用10余天时间完成调查,仅对全州59个公社进行调查,调查范围不广、调查深度不够,猴群弹性核域(本群通常活动的区域,但也有其他群活动)区分不准确,无可避免地出现野外种群重叠计算的情况,导致调查出的猕猴种群多,数量少。二是德宏州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增大、交通路网大大增加,分布于德宏各区域的猕猴种群在人类活动干扰下逐渐迁移至国有林和保护区,家域范围变小,1984年调查结果种群平均大小为23只,本研究中种群平均大小为36只,种群规模明显变大,因此在个体数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此项结果与柴文斌[16]太行山猕猴种群因人类频繁活动和旅游干扰,出现种群规模增大的现象的结论相同,太行山猕猴种群规模从80只增长到123-256只,原因是太行山属生态旅游区域,游人投食和景区管理为猴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三是国有林、保护区生态植被较好,猴群栖息地条件较好,个体数量有所增加。江海生等[17]在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种群研究中,对研究范围的植被定出质量级别,研究猕猴分布密度和植被质量的关系,得出栖息地植被质量好,猴群密度高,则猴群弹性核域小,反之,则其弹性核域大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国有林、保护区的天然林面积较大,乔木或小乔木、大灌木较茂密的地方,食物丰盛,栖息环境好,为猴群提供了绝佳的栖息乐园。

(2)人类干扰对野生猕猴的影响 近年来,草果、石斛等林下种植业被大力推广。为使林下种植业收益得到保障,林下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及鼠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该地区很难看到野生动物活动的痕迹。建议除在国有商品林合理开展林下种植业外,在保护区、国有公益林等猕猴栖息、繁衍地区,禁止开展林下种植业,给猕猴留下最后生存空间。

自2007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中低产林改造以来,随着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增强,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天然林面积迅速减少,致使野生猕猴的食物种类减少,造成2009年还有猕猴活动的梁河县平山乡天宝村、囊宋乡的芒东村等地,已看不到猕猴的踪迹。

由于人工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天然林减少,加之草果、石斛等林下种植业范围扩大,猕猴食物匮乏,致使猕猴盗食农作物的事件时有发生。

(3)保护区的管护亟待加强 野生猕猴的生存必须具备地势险峻,人畜干扰少;向阳背风,阳光充足;附近食物丰富,距水源近;环境偏僻,隐蔽良好;防雨、防敌、防干扰等条件。目前,德宏州除保护区和少部分国有林与集体林具有这样的条件外,其它地方很少具备野生猕猴的生存条件,也无野生猕猴的分布。调查发现,在保护区内开展林下种植、非法猎捕、偷砍盗伐及当地居民蚕食保护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证野生动物、植物在保护区内不再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建议加强保护区的管护。

猜你喜欢
德宏州猕猴保护区
小猕猴征集令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小猕猴学习画刊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