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

2018-12-27 01:18金建渝
读写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运用初中数学

金建渝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重要意义,对当前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缺陷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讨论。

关键词 初中数学;激励机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D92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30-02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推行并深入之后,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转变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教学方法的路径,引入心理学上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数学课程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数学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机制也是构建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成为促进师生交流、强化二者情感的关键媒介。可以说激励机制的引入成为提升初中数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高的关键因素。现代的、专业化的初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激励机制原则和规范的学习和利用,另一方面则要创新教学引导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呈现出更加理想化的效果。

一、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针对学生的差异化情况开展针对性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激励方式,这样做虽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有的激励方式对一部分学生产生影响,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毫无用处。

第二,激励机制的运用丧失了公平性。激励机制运用的前提是公平,但是有些数学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包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犯下的错误,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则态度冷淡、缺乏耐心,在激励方式上则以惩罚為主,这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公平的心态,使其产生逆反情绪和抵触心理。

二、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

(一)以学生情感为基础开展有效性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情感基调为基础开展有效激励,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得到深入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应当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言行和情绪,始终坚持以宽容和耐心的态度来对待学生,通过鼓励温馨的话语和和蔼可亲的微笑来拉近师生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刻关怀并爱护学生,在师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情感共鸣,持续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鼓励性语言。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相对枯燥的学科来说,恰当的语言艺术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境,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维持平易近人的表情,在学生不够自信的时候,可以对其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向都很坚持,老师相信你这次也可以吧这道题目解出来。”如果学生在板书和作业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可以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将学生的板书和作业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帮助其找到出错的根源之处,并委婉地提出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如果能够把这些错误避免的话就可以更加优秀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鼓励性言语屡试不爽,效果显著。

第二,设置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情境作为引导,使得看起来晦涩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并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程度。比如,在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超过学生认知程度的数学问题,比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将多个点连成线之后和圆的位置关系又有哪几种等等。在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和观察,加深其探究欲望,最终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二)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基础进行深入性鼓励

学生只有在对初中数学课程抱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才能有动力继续深入地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也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中要竭尽所能地调动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原本枯燥单调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演示。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掌握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持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教师做好课堂设计工作,使得原本复杂、系统、艰深的知识点转化为便于理解的模块化知识点,听过丰富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展示不同模块知识的难度,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数学知识学习本身身上,使得学生能够在自然而然的教学环境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榜样激励法。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正是心智快速发展、个性急需彰显的阶段,在这一个时期他们特别期待他人的肯定和关怀,并习惯展现自己的优势之处。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来为学生塑造一个榜样和典范。比如某个同学期中考试考了80分,虽然分时不是很高,但是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却进步很大,是班级里分数进步最大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他看齐,这种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榜样能够激励其他同学进步,并且要比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将学生阶段化学习指标为前提开展可靠性激励

目标对于初中生学习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其发挥的激励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师在每节课、每一模块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都要制定妥善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力,使其能够在不同教师敦促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目标激励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特征,加深与其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的信任程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制定不同等级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使得教学取得更加理想化的效果。

初中数学课程相较于小学课程来说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不同的数学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之中展开。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中要注重不同学习交流空间的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到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之中来,包括引导其参加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等,学生在数学实例之中将会积累出数学思维,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在大脑中沉淀和积累,形成深层次推理认证机制。同时,教师还要设计良好的智力问题,安排合适的治理课程,让学生在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过程中熟悉多媒体技术设备操作过程,实现各类能力的拓展,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基里机制能够完善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和逻辑思维,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辅之以协调性激励,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研究兴趣,保证其参与到多元化实践活动之中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正视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自亮.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4):88-97.

[2]丁燕霞.初中数学教学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6(24):120-135.

[3]陈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刍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16):167-188.

[4]林祥典.展开情境教学,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11-13.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运用初中数学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