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诀让党教片“原汁原味”

2018-12-27 08:28陆宁
关键词:党教原汁原味纪实

陆宁

党教片要想直达人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起到宣教实效,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党教片的纪实性,让片子“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芬芳,闻得见汗水味道”。纪实意味着真实、生活化、原生态,观众对于纪实性强的片子也愿意“买账”。那么究竟如何为党教片融入浓郁的“纪实味道”呢?笔者总结出一套“五字诀”,从制片实践的不同层面与大家做一番交流。

“转”

即使在党教片越来越讲求真实性的今天,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不够纪实”、类似“摆拍”的片子,其僵硬的形式、“人为”的味道和斧凿的痕迹总让观众感觉乃“刻意为之”,同期、现场等原始素材在片中少得可怜甚至是毫无体现。可以说,这样的片子很难让观众产生兴趣,总感觉是在“看电影”“都是假的”。这种现状如果说有主观原因,那就是主创者的潜意识里还是没有把“纪实”的理念融进去,执意要体现出所谓“导演的功力”。这个观念不转,党教片的纪实性乃至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体现。

其实,笔者接触党教片创作工作后,也总是刻意去追求“调度”“摆拍”,觉得非如此不能体现出“策划功力”。直到逐步接触到大量优秀的党教片后,看到里面浓浓的纪实味,思想上才深有触动,并立行立改。2014年夏天,笔者准备拍摄一部反映姐弟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电教片。创作伊始,就在想这次一定要有所改变,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纯纪实,不用一句解说词,完全是姐弟俩和其他人的现场同期或者现场实况,再叠加一些必要的字幕注解。整个作品不到8分钟,取名《姐弟村官创业记》。完工之后,自己感觉很新颖,同事们也觉得很实在,乡土味很浓。后来该片被全国远教课件频道采用。现在回顾,如果当初仍然用老套路,可能会比较容易操作,不必劳神费心,但一定不会有这样新鲜的效果。这也说明走纪实之路,首在转换制片观念。

“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划或策划,在制片方面的作用极端重要,决不能一味地守株待兔。创作伊始,我们需要什么纪实素材,希望实现怎样的效果,是应当尽早筹划,且做一番扎实的准备工作的,这样才能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制片准备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思想上的准备、方案上的准备,再比如项目、人物、场景等的调度准备,等等。以设备上的准备为例,需要几台摄像机、多少个机位,都要做到有备无患。在这方面,笔者有过一个小教训,曾经拍摄一部反映村干部活力工程的电教片《激发新活力》,当时就准备多拍点原汁原味的现场同期。当来到村文书家,他爱人正在厨房做饭,笔者就扛着摄像机,边拍边和她聊她爱人的故事,讲得很实在,也很自然,回去的路上对这段素材还颇感得意。没承想,摄像机的录音开关在拍摄时没有及时打开,结果拍回来的是一段“默片”。这次的教训很深刻,此后笔者就特别注意拍摄前的准备。后来拍的一部《分红》,说的是农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集体发家致富的事,镜头主要聚焦合作社分红那几天的故事,有分红之前的准备、乡亲们的内心喜悦,有分红现场的敲锣打鼓、人人喜笑颜开,有在场乡亲们的内心表白,纪实素材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全片的纪实感,也使画面更具冲击力。这些素材之所以能够捕捉下来,归功于前期颇费心思的准备工作,不仅提前布置了多个机位,而且谁来拍、拍什么、怎么拍都有详细的预案。如此周密详尽的准备,当然会出精品。

“熬”

知易行难。真正想要拍到纪实感强、专业水准高的素材,绝非易事,镜头之外要下很多功夫,其中有一项就是“熬”。不要满足于毕其功于一役,要有足够的耐心,紧紧地盯住拍摄对象,默默地“熬”到最精彩的时刻。能做到这一点,一定会功到自然成。

《村医贺星龙》这部党教片精品广为人知。片子之所以那么打动人,是因为里面的诸如走村串户行医、家庭生活片段等内容都非常真实,直击人的心灵深处。这部电教片是一名退休的老电教人创作的。他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坚持跟踪拍摄了好几年,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比如有一次,贺星龙去给家远的乡亲看病,因天冷路滑,摩托车速度过快,转弯时摔到在悬崖路边,这样高度写实的画面既惊险揪心,又让人感动。最近,笔者正在创作一部流动党组织书记的微纪录片。之所以想创作这部作品,是因为手里面关于的他的原始素材跨度达十年,非常丰富,既有他刚去外地的内容,也有多年来的工作场景,还有最新的素材画面。把这十年的素材梳理一遍后,笔者自己也有点吃惊,原来积累的素材这么多、这么全。当然,这要得益于这些年来电教中心一直对这位主人公的持续拍摄,还有其他媒体对他的不断追踪。假如没有这些,这部暂定名为《坚守》的作品,恐怕想也不敢想。

“快”

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不期而遇的细节和素材,出手要快,行动要迅速,这样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内容。如果说“熬”是文火,那么“快”就是猛火,两者相辅相成,方得品味。

再说回前面提到的流动党组织书记微纪录片。在观看历史素材时,有2013年的一段画面,笔者看后,非常感慨。这段画面是主人公在“乡音调解室”里现场调节的实况,拍摄纯属偶然,完全不在计划之内。当时去太仓市流动党组织驻地,笔者准备记录一下他的工作情况。那天下午,他突然接到电话,一位务工群众准备来他那里。不一会儿,人来了,他又请来了一位法律工作者,现场进行讲解、调解,帮助解决问题。这个场景正是主题所需要的。笔者当即决定开机拍摄,全程记录下来。虽然当时还是标清素材,但现在回顾一下,这个内容非常有用处。假如当时缺少敏感,没有快速捕捉镜头,又或墨守原有的计划,不对其他临时的新素材进行拍摄,可能只会留下遗憾了。“快”,需要磨炼,需要时时紧绷这根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准”

如果把党教片比作一道佳肴,那么拍摄就是备料、后期编辑就是烹饪。一道菜能否色香味俱全,烹饪环节至关重要。前期拍摄做得再到位,但后期编辑要是处理欠妥,没有合理运用素材,最终的成片效果只会大打折扣。其实,做后期最关键就是一个“准”字。就是说,该用则用,用就要恰到好處。

要做到准,首先要敢用,后期编辑有时也是需要魄力的。比如有部微视频《口碑》,在全国很有影响,讲的是一位社区女书记倾心服务群众的故事。全片三分钟左右,没有一句解说词,全部是现场同期、群众讲述、主人公讲述,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纯纪实,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肯定,主创者在谋篇布局时,是为此下了一番苦心的。当然,这个选择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如果选择了全纪实,却没有操作好,就会功亏一篑。其次是清醒。不一定说类似的题材就都适用纯纪实,就完全不需要解说词。到底该如何操作,必须对片子的主题需要、素材的保有情况等方面有一份清醒的认识。如果条件成熟,当然可以;假设不够成熟,那就必须因地制宜了。最后是精巧。在纪实手法的处理上,也是需要“绣花功夫”的。《村医贺星龙》在这方面堪称样板。比如,之前说到的那段骑摩托摔倒的画面,主人公摔倒时,衣服划破了,手和脚都出血了,画面中透着一种疲惫、寒冷、疼痛……他强忍着,眼眶有些湿润,明显能感受到那份艰辛与坚持。这段内容是纯粹的纪实画面,让每一个观众身临其境、为之动容。这样的作品,又怎能不打动人呢!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党教原汁原味纪实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砚边纪实
将IMAX“原汁原味”搬回家? 一文看懂IMAX Enhanced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白鹿原》将拍电视剧 力求原汁原味
大学需要“原汁原味”的小学期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