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如何进行教育科研渗透

2018-12-27 01:18乔芳瑞
读写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提高素质教育教学

乔芳瑞

摘 要 教师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必须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教育科研渗透,提升教育改革中的科研含量,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提高教师素质的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教育教学;科研渗透;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85-01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

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个人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胸襟的开阔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科研。先一步,高一层,使自己在教科研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不再做“经验型”、“勤奋型”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研究型”的教育家。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在教学工作上,它首先使我们想到抢占教育工作制高点,它在使人们获得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具有科学研究精神。它使我们学会以理性的思考,不断以实践探索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活动。工作中不再以印象代替现象,经验代替规律,习惯代替改革,而是崇尚质疑精神,敢于否定,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教师学会用逻辑分析的手段,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和规律性。

二、树立科研意识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科研能力,只是缺乏科研意识。教师投身教科研首先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一)高尚的思想意识。从事教科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勇挑重担。

(二)自学的学习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总量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

三、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自身学习进修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必須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任何割裂教育教学实践与教科研关系的行为和言论都是缺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自我偏见的表现。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在实践中探求更加完善低耗高效的做法是教科研活动的永恒主题。

例如,教师要撰写出优秀的教学论文,事先必须要有目的地学习和认真地查找有关的理论书籍和文献资料,寻找一些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观点: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论提高的过程。通过学习领会,有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再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所撰写出来的教学论文就会“实而不泛”。要写好教学论文,就得收集整理分析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案例,因为教学案例是出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说服力。同时,还需认真地拜读国内外同行及专家、名师的大作,查找其最优秀的理论观点和教学案例。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长此以往,就会在教学、写作中大有长进,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论文不但要有艺术性,而且还要具有可读性。在撰写教学论文时,要在语言的表达上下功夫,从字、词、句的准确性、生动性、逻辑性方面反复推敲,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魏书生强调,不写教研文章的教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则极有可能是创造性的。写得多、写得好未必是名师、大师、专家,但不写者永远不会成为名师、大师,由此可见,教学与教研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倘若教有特色、教有所长,再加上研而有方、研有所长,无疑是如虎添翼,摆脱匠气的最佳育人之道。生活中许多名师大家就是在实践中自觉钻研、积累、升华而快速成长的。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广大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对教师来说,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教科研,教科研是教师自身高层次的进修,自觉开展终身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变探究.2005.

猜你喜欢
提高素质教育教学
论高中艺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上好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