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导思、促能

2018-12-27 01:18钟明英
读写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质疑感悟自学

钟明英

摘 要“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认识字,而是不会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正是符合了时代发展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应先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做起,充分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自学;质疑;感悟;促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209-01

一、设疑

(一)课前预习设疑

(1)课题入手。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集中,是画龙点睛之笔。正确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文章题目推测文中探讨的问题。

(2)从课后设疑。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了解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爬爬山虎的脚》一文课后有三道问题:爬山虎长大的叶子有那些特点?是从课后的哪些语句知道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看课后题再联系文章的题目和课文内容对本课该掌握的重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所在。抓住关键疑问对新课文的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师用语设疑

教学中如果恰当运用课堂用语,可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如分析《中彩那天》时,我让学生针对课文提问,并激励学生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有的问“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那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有的问“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对于提问的同学我用肯定和夸奖的语气说:“你的问题提的很有价值,说明你动脑筋了。”“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了。”这番充满鼓励和肯定的话语正迎合了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点,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设疑问:“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谁能告诉我?”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使他们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从而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也深入了。教学中教师激励的语言和适时的点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导思解疑

(一)朗讀感语,解疑难

课堂上,教师应挤出时间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意思,感悟其中所含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思”的目的。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第二段重点写了当年圆明园辉煌的景观,第三段则讲述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在学完课文后,一学生产生疑问:课文为什么不写毁灭而写当年的景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执不下,有的说这样更恰当,有的说这样符合情理,他们的理由都不充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联系中心再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做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样写不但照应文章开头,在激起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同时更增加了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无比仇恨。这样的回答不正是教师想得到的吗?通过反复读文,学生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讨论交流,启疑思

1.生生解疑

生生解疑就是指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主解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边人想得多?”我引导学生从前面内容的学习中思考、领悟。由于受学生知识差异的影响,部分学生思路比较狭窄,只是从单方面考虑,而且语言表达不清,这时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疑,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各小组派代表纷纷发表自己见解。通过全班的交流,综合各小组的意见,最后做出了结论。通过讨论,同学们养成了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同学学习,又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品质。

2.师生共同解疑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朋友。教师要尊重、宽容、学生与学生交流,创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说、敢问、敢发表见解。教《新型玻璃》时我让学生朗读后分段。学生有的说:“每个自然段可独立成段,全文可以分为六段。”有的说:“课文分两段,前五个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大家争论不休,这时我说:“既然答案不统一咱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看看你们谁分的对吧!”学生非常欢迎老师的参与,他们希望在老师的协助下找出正确的答案,我首先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前五段作者在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它们的结构相同,你们说可不可以把它们分为一段呢?”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时分六段的同学立刻变得垂头丧气,我笑着说:“分六段的同学难道你们就自动服输了吗?”听了我的话,这些同学好像又看到了希望,这时我鼓励学生在从课文的内容上分析,“课文讲了五种玻璃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因此让它们独立成段对不对呢?”老师的启发使学生豁然开朗,老师这时再问:“那你们说这两种分法谁对谁错呢?”学生笑着齐声说:“都——对。”就这样教师融入学生中,使学生既学到了解疑促思的方法,又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灵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设疑、解疑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会学习。这不正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吗?

猜你喜欢
质疑感悟自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