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运用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介绍

2018-12-27 09:10李健贾丹刘小渭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科

李健 贾丹 刘小渭

摘要:外感咳嗽是兒科临床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刘小渭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咳嗽的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风寒。刘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自拟宣肺止咳汤,对小儿风寒袭肺型外感咳嗽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宣肺止咳汤;儿科;外感咳嗽;刘小渭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25-03

刘小渭系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贾六金学术继承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主任。刘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治学严谨,长期致力于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尤其对于小儿外感咳嗽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辨治思路

咳嗽,作为病名首次记载见于《素问》,《素问·五脏生成篇》有云:“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想感,中外皆伤,故气逆上行。”[1]《景岳全书·咳嗽篇》记载:“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为肺之合,而凡外邪袭之,则必先入于肺”。[2]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肺脏娇嫩,又寒温不知自调,因此更易被外邪侵袭,临床以外感咳嗽最为多见。

1.1.病因起于“肺”刘小渭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咳嗽的基本病机为“肺失宣肃”。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宋代的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原序》中云:“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温病条辨》中也曾指出小儿“肌肤嫩,神气祛,易于感触”的生理特性,因此,刘老师认为: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的过程中更易被“六淫”邪气所伤,发病容易且传变较为迅速,形成寒证、热证迅速转化或兼夹出现的现象。然风邪为百病之长,常夹他邪同时入侵,其中又以寒邪为著,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使肺卫受邪,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

明代医家万全根据小儿五脏特点提出了“三不足、二有余”的学术思想,其中“肺常不足”为其一。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小儿的主气与宣发肃降的功能尚未健全,“娇脏易遭伤”,万全在《育婴家秘》中提出了“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的理论。[4]因此,肺系疾病在小儿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其中外感咳嗽为常见病及多发病。

1.2.病症表现为“咳”外感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风、寒”。《内经》论咳嗽的病因病机非常详细,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主咳,《素问·咳论》云:“皮毛先受邪气,……因而客之,则为肺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咳嗽虽主于肺,但与外感邪气及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这是对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5]此后《医学心悟》中云:“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膊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此为咳嗽病因病机的大抵概述。[6]《景岳全书·咳嗽篇》记载:“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为肺之合,而少外邪袭之,则必先入于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说明外感咳嗽发生的缘由主要为感受外邪,外邪之中又以风邪为主。[7]《内经》有云“形寒寒饮则伤肺”[8],表明引发咳嗽的主要因为外感风寒及邪气从皮毛空隙之处进入人体,侵犯肺部而引起咳嗽。

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多为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疾病传变迅速,小儿风寒犯肺易从热化,出现风寒夹热者,多表现为声嘶,恶寒,鼻塞,咽红,口渴;若转风热者,则多表现为咳嗽痰黄黏,咽痛口渴,鼻流浊涕。

1.3.治疗着眼于“宣”宣肺止咳汤是刘小渭老师临床治疗外感咳嗽的自拟方剂。其方主要由麻黄、杏仁、甘草、桔梗、荆芥、百部 紫苑、白前、陈皮、蝉蜕、僵蚕、钩藤组成,是由三拗汤合止嗽散方化裁而来。其中,麻黄、杏仁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的宣发速降功能,使气机条达,为君药。紫苑、百部两药入肺经,止咳化痰;桔梗善于开宣肺气,白前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功,共为臣药。荆芥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僵蚕、蝉蜕、钩藤祛风解痉、宣肺气,共为佐药。配以甘草生用为使者,合桔梗既能利咽止咳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功,使风邪得解,寒气得散,肺气得宣,诸症自平,故以“宣肺止咳”名之。

2 验案举例

李某,女,3岁半,2017年4月18日初诊。患儿主因“咳嗽6天”就诊。患者6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少量稀白痰,痰难咳,伴咽痒、鼻塞、清涕,偶有呼吸急促。查体: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偶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辨证:证属风寒袭肺,肺失宣肃。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宣肺止咳方加减。处方:炙麻黄3 g,杏仁8 g,桔梗8 g,荆芥8 g,防风8 g,白前8 g,陈皮8 g,百部10 g,紫苑8 g,僵蚕8 g,蝉蜕5 g,钩藤10 g,鱼腥草10 g,浙贝母8 g,旋复花8 g,辛夷8 g,苍耳子10 g,地龙8 g,木蝴蝶5 g,甘草8 g。4剂,水煎服,日1剂。

2017年4月22日复诊:服药后,咳嗽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痰易咳出,咽痒、鼻塞、清涕症状消失。查体: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侧呼吸音清,右肺未闻及哮鸣音。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辨证:证属肺气失宣,治以宣肺止咳,方仍用宣肺止咳方加减。处方:上方去防风,白前,辛夷,苍耳子,木蝴蝶,加葶苈子5 g。2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诸症自愈。

3 讨论

刘小渭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咳嗽以“风寒”居多。此患者首诊时出现咳嗽,鼻塞,清涕等症,均属风寒袭肺的表现,故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法,方用宣肺止咳方。方中麻黄、杏仁、甘草为三拗汤方剂组成,意在宣肺解表,调畅气机;桔梗、荆芥、百部、紫苑、陈皮、白前为止嗽散方剂组成,意在进一步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鼻塞加辛夷、苍耳子辛开鼻窍;咽痒加用木蝴蝶利咽润肺;有哮鸣音加用地龙止咳平喘;方中僵蚕、

蝉蜕、旋复花取升降散之法,旨在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生理功能,使升降复,则咳自平。二诊时,上述诸症皆明显好转,故效不更方,上方稍作加减后,继服两剂,痊愈。

参考文献:

[1]苏茜茜形寒寒饮则伤肺浅析[J].光明中医,2014,29(8):1598-1599

[2]黄凯浅析《景岳全书》咳嗽论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1:1-2

[3]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60

[4]万全育婴家秘[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0

[5]朱媛《黄帝内经》咳嗽辨治梳理——《素问·咳论》[J].实用中医内科杂,2015,7:8-9

[6]林上助程国彭《医学心悟》治咳嗽经验探析及临症举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2013,9:16-17

[7]黄凯浅析《景岳全书》咳嗽论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1-2

[8]Gilbert Al,Graham MFOYung JManagement of reeurrent inguinal hernias[J].J Am Coll surg201010(3):371-372

猜你喜欢
儿科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
思维导图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激素冲击疗法在儿科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理风险和安全管理研究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