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18-12-27 09:10曾睿华刘敏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安全性疗效

曾睿华 刘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倍他司汀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本院就诊的120例眩晕症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眩晕症患者采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眩晕症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67%(P<005),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皆高于对照组(P<005),2组眩晕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皮疹、出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与倍他司汀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倍他司汀;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症;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46-02

眩晕症是临床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发作时往往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等神经失调的相关症状,严重的影响此类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1-2]。西医认为,眩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在临床上常选择血管扩张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且不能完全根治[3-4]。祖国中医学认为眩晕症病因主要在于三焦,包括肾虚精亏、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等证型,与肝肾脾功能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5-6]。现将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本院就诊的120例眩晕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眩晕、视物旋转、舌淡苔白、脉滑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经颈动脉B超、脑多普勒超声(TCD)及颈椎X线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关节失稳,排除外伤、占位、脑肿瘤或其他耳部疾病导致的眩晕、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等。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后,取得患者与家属对于本研究内容的知情同意。根据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眩晕症患者:男27岁,女33岁;年龄41-75岁,平均(576±42)岁;合并高脂血症43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21例;病程3 h-8 d,平均(345±68)h。对照组眩晕症患者:男26岁,女34岁;年龄40-78岁,平均(578±45)岁;合并高脂血症44例,高血压27例,糖尿病20例;病程3h-7d,平均(348±72)h。2组间资料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眩晕症患者采用口服倍他司汀片(上海皇象铁力蓝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283)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4 mg/次,每日3次。观察组眩晕症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半夏9 g,白术9 g,天麻9 g,茯苓9 g,甘草5 g,生姜5 g,橘红5 g,大枣10 g,每日一次,取500 mL水煎煮至350 mL,分早晚进行温服。2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0 d。

1.3.评价指标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眩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的差异。临床疗效判断标准[7]:①痊愈:眩晕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颈动脉B超、TCD、X线检查恢复正常;②好转:眩晕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颈动脉B超、TCD、X线检查皆有所改善,但尚未完全痊愈;③无效:眩晕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颈动脉B超、TCD、X线检查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

1.4.统计学方法在计算机上通过Epidata30、SPSS180进行数据的录入、核查及处理,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67%(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2组眩晕症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P>005);观察组眩晕症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2组眩晕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皮疹、出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P>005)。

3 讨论

眩晕症是有患者机体对于空间定位发生障碍,因而产生的一种位置性错觉,大多数人都会有此经历,如果症状较轻或者持续时间较短,往往无需治疗、可自行痊愈,但如果症状持续发作者,治疗不及时,病情可愈演愈烈,严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8-9]。倍他司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具有极强的毛细血管扩张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脑部血管的平滑肌上,从改善进脑部和耳部的微循环情况,促使内耳毛细血管的前括约肌松弛,达到改善眩晕症状的效果[10]。中医学认为眩晕症大多是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以痰风火瘀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较大的优势。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祛湿祛痰的功效,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眩的功效,橘红可以理气化痰,可佐治以顺气消痰,大枣、生姜可以调和脾胃,并有助于降低半夏等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甘草可以调和诸药,达到风痰并治的治标效果与健脾祛湿的治本效果,实现标本兼治[11-12]。对比分析倍他司汀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在眩晕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为科学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是由清代名医程钟龄首创,他提出“有湿痰者,头眩眼花,非半夏、天麻不能除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在治疗风痰上效果显著,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眩晕症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在标本兼治的作用下,促使颈动脉B超、TCD、X线等检查结果得到明显恢复,相比于倍他司汀的西医学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组眩晕症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皆高于对照组(P<005),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下,降低了脑血管阻力,显著改善了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循环作用,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抗眩晕效果。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眩晕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皮疹、出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P>005),充分体现了半夏白术天麻汤在眩晕症患者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与倍他司汀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义泽,王会民,赵文莉,等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J].中草药,2014,45(7):982-984

[2]孟庆寺,翟登合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及安全性[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7):579-580

[3]张彦伟,丁利刚倍他司汀治疗梅尼埃病所致眩晕的临床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5):699-700

[4]陈玉杰眩晕的中医辨证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1):179-180

[5]敖莉,王泽茂,姜云,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急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48-749

[6]张小荣,杨涛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12):95-96

[7]吴伟翔,薛枫,路敬叶,等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6):2917-2919

[8]林卿,李成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6):585-586

[9]褚春梅,高岗自拟中药汤剂对痰浊型眩晕患者生活功能及躯体功能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351-353

[10]孔令魁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149-150

[11]张东生,张广洲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J].陕西中医,2012,33(2):155-156

[12]李西京,支忙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100例[J].陜西中医,2012,33(9):1173-1173

猜你喜欢
半夏白术天麻汤安全性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抑郁50例临床观察